大学生安全教育第十章 实习与就业安全.pptx
第十章实习与就业安全
学习导语实习与就业是大学生踏入社会,开展职业生涯的重要一步。因此,大学生在实习就业中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和隐患保持警觉,正确识别各种就业陷阱,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本章将针对大学生实习、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进行探讨,通过本章的学习,大学生可以了解实习、就业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保持谨慎的态度,确保在实习实训和就业过程中顺利、安全地成长和发展。
学习目标1.认识实习安全的重要性,确保生产、实训安全,保护自己的实习权益。2.认识就业安全的重要性,正确识别和防范求职就业中的各种陷阱,并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应对。
目录CONTENTS第一节确保实习安全保障就业安全第二节
确保实习安全第一节
在临近毕业时,大学生往往需要参与实训实习,锻炼自己的劳动技能和岗位技能,为未来的就业做好铺垫、提供参考。实训实习是大学生锻炼自己职业素质的重要机会,其好处显而易见,然而实训实习过程中也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大学生务必重视实训实习安全。第一节确保实习安全
一、生产、实训安全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安全意识是保证安全的重要先决条件。检查设备设施。在实训、实践操作前,大学生应检查设备设施是否完好无损,是否符合生产需求。严格遵守实训实习的安全规定。大学生在生产实训、实习过程中,必须熟悉并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第一节确保实习安全
与同学、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作。在生产实训、实习中,大学生通常需要与其他同学或同事一起合作完成任务。良好的沟通与协作可以帮助大学生快速传递信息、共同解决问题,从而降低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及时反馈和汇报安全问题。如果在生产实训、实习中发现了安全隐患或者事故,要及时向负责人报告。及时报告可以及时解决问题,避免事态扩大。第一节确保实习安全
二、实习权益保护大学生不仅要在实训、实习中重视生产安全,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还要在实习过程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实习是未毕业的大学生到企业的具体岗位上,相对独立地参与实际工作的实践活动。一旦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存在实质劳动关系,就可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保护自己的权益,遇到损害自身权益的行为,需及时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求助。因此,大学生应与用人单位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第一节确保实习安全
1.实习协议包含的内容实习期内工作时间的约定。实习生的每日工作时间不宜超过8小时,如确因特殊情况超过8小时的,应约定相应的加班时间和报酬。实习期内实习报酬的约定。实习生与用人单位可以约定一定的报酬或者补助,并且最好明确约定给付的时间及相应的违约责任。实习期内实习生发生伤亡的处理。实习生应与用人单位约定好实习期内发生伤亡的处理方法,以免自己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实习期内知识产权归属的约定。实习生与用人单位约定知识产权(包括版权、专利权、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的归属,可使自己的劳动成果不受侵害。第一节确保实习安全
2.实习期内发生纠纷的处理实习生与用人单位可约定友好协商或诉讼的处理方式。签订实习协议时,大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查明用人单位的主体资格是否合法。看清协议条款是否明确、合法。查看签订实习协议的程序是否完备。第一节确保实习安全
保障就业安全第二节
第二节保障就业安全每到毕业季,大学生就面临着就业问题,甚至许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前就踏上了求职之路。社会不同于学校,人情世态更复杂,大学生在求职就业时要提高警惕,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维权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识别与防范求职陷阱许多大学生的求职心情十分迫切,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广搜信息、遍投简历,对于符合自己意愿的招聘岗位都积极投递。这也导致许多大学生容易误入求职陷阱,遭受财产损失。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求职陷阱,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识别与防范求职陷阱。第二节保障就业安全
1.虚假广告陷阱一些用人单位为了招到条件较好的大学生,往往进行虚假宣传,包括夸大单位资质、美化招聘职位等。2.中介陷阱所谓中介陷阱,就是非法职业介绍机构以介绍工作为名,向求职者收取各种不合理费用,或者提供虚假职位信息,骗取求职者财物。3.费用陷阱费用陷阱是求职就业中十分常见的陷阱之一,一些不法机构伪装成用人单位,发布虚假的招聘信息,引诱求职者参加面试,并在面试、实习等期间以各种理由要求求职者缴纳费用。第二节保障就业安全
4.传销陷阱传销已被国家严令禁止,但依然有很多不法分子以身试法,哄骗急于挣钱的求职者,尤其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得到欺诈对象的电话后,便以高薪为诱饵,投其所好,骗求职者进行非法传销活动,或要求其以购买商品、缴纳会费等,牟取非法利益。5.智力陷阱智力陷阱指以招聘为名,无偿占有求职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