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春趣》基于标准教学的设计(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红楼春趣》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部编版2019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
教学主题:阅读古典名著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杨秀娟/郑州市航空港区领航学校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与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
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
受。
(3)基于习作: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能写简单的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情感真实,习作有一定速度。
(4)基于口语交际: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2.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写字:学生已经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在写字和习作过程中要继续引导学生做到写字时
行款整齐、美观,有一定速度。
(2)基于阅读: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已经学会默读,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理解文章大意。如何边读边思考,从而更快地关注到关键信息,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由此提高阅读速度,需要教师的引导。
(3)基于习作:学生习作有一定速度,能够把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写下来。
(4)基于口语交际:学生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但要做到条理清晰,语气、语调适当还有难度,还需要提高能力。
3.教材分析
《红楼春趣》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这一回黛玉重建桃花社,众人先填柳絮词,后来又因为发现一只挂在竹梢的风筝,于是在黛玉的建议下,众人开始放风筝。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古典名著的乐趣。本课的难点是体验人物语言的特点、人物形象特点,了解故事发展的方法。
教学目标
会认“屉、嫣、讳、墩”等9个生字。
大致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学会分析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评价任务
1.会认“屉、嫣、讳、墩”等9个生字。
2.通过浏览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关键语句,感受黛玉、宝玉等人物形象。
3.品味语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着眼主题
导入新课
(5’)
活动一
单元主题导入,谈《红楼梦》。
师生谈话,导入新课。播放《红楼梦》插曲,了解《红楼梦》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完成目标一)
通过课外阅读和阅读本文资料袋等,了解《红楼梦》。通过预习,认识生字。(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浏览课文了解情节(5’)
活动一
浏览课文,找出主要人物,并标注出来。
全班交流,了解人物和故事内容。
(完成目标二)
通过浏览课文,找出文中主要人物。
2、在交流中,用简要的语言说出故事的情节。(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
初读课文
把握课文内容(10’)
活动一
1、关注阅读提示。
2、扫清字词障碍。
3、把握课文内容。
(完成目标二部分)
关注阅读提示、帮助学生理解字词,重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更好地读懂课文内容。(评价目标二部分)
环节四
品析课文,了解内容,感受人物(16’)
活动一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注意读好人物对话,了解人物形象。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完成目标二、三部分)
1、能够概括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2、能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带着问题读。(评价目标二、三部分)
环节五
拓展升华,
塑造人物形象(3)
活动一
感受人物形象,文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觉得他是什么样的人?(完成目标三)
文本的拓展、名片的制作,进一步丰满了宝玉等人的形象。
(评价目标三)
环节六
阅读推荐
(1)
1.你还知道《红楼梦》中哪些精彩的故事?出示《红楼梦》章节目录。
2.出示名人对《红楼梦》的评价。(完成目标三)
阅读推荐,旨在引导学生走进经典,感受经典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评价目标三)
板书设计
红楼春趣
人物:宝玉、黛玉等
事件:放风筝
形象:率性、纯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