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流水地貌教学设计.docx

发布:2023-09-09约2.58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第一节 流水地貌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取的是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是地形地貌的第一节,包括“流水侵蚀地貌”“流水堆积地貌”“滑坡和泥石流”三部分内容。其中“流水侵蚀地貌”“流水堆积地貌”是重点也是难点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资料图片协作学习、探究、讨论,让学生对河流侵蚀和堆积地貌定义和特点有个初步了解,并通过比较河流侵蚀与堆积两个不同地质作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差异,从而了解不同的外力作用可以产生不同的地理环境,“滑坡和泥石流”,使学生清楚知道自然地理环境对人文环境的影响,人文地理要以自然地理为基础,因地制宜。 二、教学目标 1.能够辨识流域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类型,并归纳其空间分布特征。(区域认知) 2.结合图文资料,综合分析流水地貌的类型及形成原因。综合分析滑坡、泥石流的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综合思维) 3.能够通过野外实践,观看图片,认识主要的流水地貌及分布。(地理实践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河谷的发育过程及在不同河段的表现。 2.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3.冲(洪)积扇、三角洲的形成原因。 4.滑坡、泥石流发生的地区、条件、危害及防治措施。 四、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了解部分流水地貌。但是仅限于背诵,而不太理解其形成过程。高中更加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地理实践力,高一的学生,由于阅历浅,不善于观察,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分析较深层次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本堂课的重点是提高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地理并解释解决地理现象的能力,即地理实践力。 五、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阅读课本P38-43,填写资料22页必备知识一、二。 导入新课:展示图片(瀑布、雅丹风光等),思考地球这些千姿百态都是怎样形成的? 地球表面的形态统称为地貌,是地球演化的结果,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主要来自地球内部 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使地表高低起伏 使地表趋于平缓 常见的地貌:流水地貌、风成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 讲授新课: 流水地貌:地表水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面,形成各种侵蚀地貌(如冲沟、河谷),而且把侵蚀的物质,经搬运作用后堆积起来,形成各种堆积地貌(如冲积平原),这些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统称为流水地貌。 流水侵蚀地貌 模拟一条河流对坡面的侵蚀,思考:这个实验模拟了河流向河床的哪些方向进行了侵蚀? 这个侵蚀使河床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河谷的发育过程: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流水侵蚀地貌。河谷是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它由沟谷发育而成。当沟谷深切至地下并获取稳定的补给水源时,沟谷就成了河谷。河谷的发育过程和特征如下图1所示,河谷在不同河段的表现如图2。 图1 图2 图2 V字形河谷 (峡谷) (1)形成:在湿润或半湿润山区,流水侵蚀切割地面形成峡谷,河谷横断面 大多呈 V字形。(2)特点:河谷两壁险峻陡峭,谷地狭窄,深度通常大于宽度。 思考:V字形河谷的成因是什么? 地势落差大,水流急,河流向下侵蚀能力强。 河漫滩与河流阶地: 河漫滩: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 河流阶地:(1)含义:在河谷两侧常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 (2)特点: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 [特别提醒] (1)河流阶地反映了地壳的升降运动。 (2)阶地位置越高,形成的年代越老。 (3)河流两侧的阶地有的对称分布,有的不对称分布。 观察图片思考:为什么选择在河流阶地上耕作和居住? ①河流阶地地势平坦,方便修建活动及交通建设;②土层深厚,适合耕作 ③临近河流,水源丰富,方便取水;④河流是天然的防御设施。 牛轭湖: 观看动画思考嘉陵江在这一段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形状呢? 主要受地形限制,同时河流流经此处时,对两岸的地貌形态也起着雕塑作用,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凸岸流水沉积作用明显。(原理: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作用。在离心作用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凹凸岸判断方法:结合“凸凹”二字理解凸岸和凹岸 下图把文字和河岸的形状联系起来,便于记忆,也不易混淆。图中 m、p 处为凸岸,n、o处为凹岸。 牛轭湖的形成过程:(1)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河岸限制少,河水以侧蚀为主。(2)截弯取直: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床弯曲度越来越大,上下河段越来越接近,出现狭窄的曲流颈。洪水期,曲流颈被冲开,与对面的河道相连,河流按直线路线流动。(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