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doc
PAGE
PAGE7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本课教材继上一课教材介绍了苏德战争爆发后,紧接着介绍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世界进步力量联合起来,改变了双方的力量对比。斯大林格勒战役等战役的胜利,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折
二、课程标准
通过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我们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雅尔塔会议及主要协议。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意大利投降。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诺曼底登陆。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及影响。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战争形势的转折,意、德、日相继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难点: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作用,法西斯集团的崩溃给我们的认识
五、教学流程
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苏德战争爆发后,丘吉尔说:“俄国人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我们将尽一切力量帮助俄国和俄国人民。”
材料二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罗斯福总统对丘吉尔说:“现在我们大家是风雨同舟了。”丘吉尔说:“有美国在我们这一边,是最高兴的事。”
材料三海报《UNITED》
思考:三则材料反映了英美苏等国有什么共同愿望?
学生:加强合作,共同打败法西斯
教师:小结引入新课
英美苏等国都认识到:只有合作,才有出路,才能打败法西斯,取得反法斯战争的胜利。下面首先学习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让学生阅读材料和图画,通过分析材料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反思历史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揭示历史事件的因果
这一段设计了几个问题,层层递进,引发学生思考。以学生活动为主,避免教师一讲到底,以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关系。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联合
1.《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教师:1942年元旦,26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出示图片)
保证运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轴心国及其附庸;保证互相合作。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有何意义?
学生: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教师小结:从此,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战斗力日益增强,从而扭转了战局,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反法西斯国家召开了多次会议。播放视频:雅尔塔会议
2.雅尔塔会议协调盟国行动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雅尔塔会议召开的时间、参加者和内容包括哪几部分?有什么作用?对中国的抗日战争有何影响?
学生:(时间:1945年2月参加者: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内容: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作用:雅尔塔会议进一步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
对中国的抗日战争的影响:有利于减轻中国战场压力,加快日本投降;但会议签订的秘密协定未经有关国家同意,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倾向,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教师:团结就是力量。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以后,战斗力大大增强,逐渐扭转了战争形势。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二、转折
1.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点
出示挂图《斯大林格勒战役》,利用挂图简单讲解战役概况,同时观看视频:《斯大林格勒战役》片段,让学生讲讲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情况。
教师强调:1943年2月,战役结束。这次战役是整个二战的关键性战役,它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而且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
教师: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前后,美军和英军分别在太平洋的中途岛和北非的阿拉曼击溃日军和德意军队,成为这两个战场的重要转折。1943年年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学生:在课文中小字标出以上内容
教师: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苏军开始从东线反攻德军,并要求英美等国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减轻苏德战场的压力,以加速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2.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出示挂图,让学生讲解战役概况及作用,解释欧洲第二战场的含义。
教师小结:
1944年6月6日,美英军队在法国实施了代号为“霸王”的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是二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诺曼底登陆使德军陷入苏军和美英盟军的东西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展示材料
指挥这场战役的艾森豪威尔说,“毫无疑问,诺曼底战场是战争领域所曾出现过的最大屠宰场之一,那儿一带的通道、公路和田野上,到处塞满了毁弃的武器装备以及人和牲畜的尸体,甚至要通过这个地区也极为困难。我所见到的那幅景象,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