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实验室常用仪器 试剂的取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docx
1.2.1实验室常用仪器试剂的取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试剂的取用方法,包括试管、烧杯、量筒等仪器的使用,以及固体、液体试剂的取用技巧。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章节相关联,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如试管的使用、液体的倾倒等,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正确使用实验室常用仪器,掌握试剂的取用方法,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同时,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严谨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后续化学实验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实验室常用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重点在于学生对试管、烧杯、量筒等仪器的使用要熟练,能够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仪器。
2.试剂的取用技巧:重点在于学生能够掌握固体和液体试剂的取用方法,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难点:
1.仪器的精确操作: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对仪器的精确度把握不足,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2.试剂取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学生可能忽视试剂取用时的安全操作规程,存在安全隐患。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通过示范教学,让学生直观学习仪器使用方法,并分组练习,强化操作技能。
2.设置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操作,提高精确度。
3.结合实际案例,强调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并在实验过程中严格监督执行。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实验室仪器和试剂取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亲自操作仪器,体验试剂取用的实际过程。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实验中的常见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找到解决方案。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室仪器图片和操作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实验指导书:提供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操作规范。
3.实验报告模板: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培养科学记录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详细内容: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哪些化学实验操作?”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活已有知识。
-展示一些化学实验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试剂的取用”。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2.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详细内容:
-讲解试管、烧杯、量筒等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通过视频或动画演示固体试剂的取用步骤,如用药匙取固体药品、倒入烧杯等。
-讲解液体试剂的取用方法,包括倾倒、滴加等,强调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3.实践活动(用时15分钟)
详细内容: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同学负责操作一种仪器,其他同学观察并记录操作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学生互相交流实验心得,分享操作技巧。
4.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详细内容: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1.实验室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有哪些?
2.如何避免在取用试剂时发生意外?
3.实验操作中如何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解答学生疑问。
-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和完善。
5.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室仪器和试剂的取用方法、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仪器的精确操作、试剂取用时的安全操作规程。
-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哪些实验技能?”
-鼓励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实验室安全知识:介绍实验室中常见的安全事故及预防措施,如化学品的正确储存、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重要性等。
-常用化学试剂的性质:提供常用化学试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密度、溶解性、反应活性等,帮助学生理解试剂的取用原则。
-实验室仪器的制作原理:解释一些常见实验室仪器的制作原理,如滴定管、移液管的设计和功能。
-化学实验设计案例:分享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设计案例,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验。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科普书籍,如《化学实验室安全手册》、《化学实验技巧与技巧》等,以增强实验室安全意识。
-建议学生参加学校的化学实验竞赛或课外实验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实验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