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主城区城市森林地上碳储量遥感估算及时空变化分析.pdf
摘要
城市森林是城市碳汇的主体,对调节全球碳平衡、降低大气中碳含量、维持气
候稳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开展城市森林碳储量估算与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研究是
缓解气候问题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研究。本文以合肥市主城
区森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地面调查计算样地生物量和碳储量,利用Landsat影像进行
城市森林类型提取,综合光谱波段、波段组合、植被指数、纹理因子等为变量,对
比三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城市森林地上碳储量最优估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反演
研究区2013、2016、2019、2023年森林地上碳储量,利用空间自相关和趋势面进行
时空变化分析,探讨地理探测器模型下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因子对城市森林地
上碳储量变化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2013-2023年间城市森林面积呈增长趋势,增长速度逐渐减缓,共增长
2
177.10km。不同行政区森林面积随着时间变化呈增长趋势,森林面积由大至小依次
为蜀山区、包河区、瑶海区、庐阳区。2013-2023年内,瑶海区、庐阳区、包河区森
林面积年均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小,蜀山区森林面积年均增长率逐渐减小。
2
(2)样地实测单位面积地上碳储量范围为0.56-15.57kg/m。利用Pearson系数
等方法进行特征变量筛选,最终确定了7个遥感因子为碳储量估算建模的特征变量。
特征变量与自变量Pearson相关系数绝对值介于0.44-0.58,均为极显著相关。三种算
法建模结果表明,极端梯度提升树算法构建的森林地上碳储量估算模型效果最优。
(3)城市森林地上碳储量在空间上表现为聚集分布,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
特点。2013-2023年合肥市主城区城市森林地上碳储量呈增长趋势,范围在69万吨
至151万吨,碳密度范围在29.18-36.85t/ha间,年均增长率为8.04%。从不同行政区
来看,2013-2023年各行政区城市森林地上碳储量呈增长趋势,增长速度经历了“减
速-加速”的过程,碳密度有所波动,范围在26.92-44.14t/ha间。从不同环路构成的
区域来看,2013-2023年不同区域森林地上碳储量、碳密度有所增长,同时期内不同
区域碳密度值有所波动,四个时期一环以内区域森林碳密度均最高。按像元统计,
2013-2023年合肥市主城区大部分区域森林单位面积碳储量集中在0-30t/ha、30-50
t/ha。处于0-30t/ha、70-90t/ha的区域整体上有所减少,30-50t/ha、50-70t/ha、90
t/ha的区域整体上有所增加。总体上,2013-2023年研究区森林地上碳储量在像元尺
度下有明显的增加特征。
(4)单因子对研究区森林地上碳储量变化的解释能力不强,相比而言,高程的
解释能力在四个时期表现较为突出。交互因子对森林地上碳储量变化的解释能力比
单因子有所增强,温度与降水的交互作用对2013年、2016年、2023年的森林地上碳
II
储量的影响最大,解释力分别为20.66%、39.88%、27.47%;在2019年,温度与高
程的交互作用最强,解释力为33.18%。
关键词:城市森林;地上碳储量;遥感反演;时空变化
III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1
1.2文献综述2
1.2.1城市森林的发展2
1.2.2城市森林提取研究3
1.2.3基于遥感的城市森林碳储量估算4
1.2.4城市森林碳储量时空变化研究6
1.2.5森林碳储量驱动因子研究进展7
1.3研究内容8
1.4技术路线10
第二章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11
2.1研究区概况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