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2届高考语文考点专项复习课件23m.ppt

发布:2017-05-25约6.52千字共4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答案: (1)在创作中,只有渗入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他对客观现实的态度,作品才能感染人、打动人,才能影响现实、改造现实,达到创作目的。所以,不可无“我”。 (2)在欣赏中,只有表现出个人的独立态度和鲜明个性,才能发现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不至于在欣赏时迷失自我。所以,不可无“我”。 (2010·江苏卷·原文见第一节)文章题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 思路1:从(由)……写到(引出)……,然后……,最后……,从而揭示(体现)…… 思路2:引题——事例——拓展——反思。 思路3:以“……”为线索,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主旨。 思路4:作者构思文章的思路:时间、地点、逻辑[并列、递进(层层深入)、正反对照]、情感变化等。 答案: ①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来自于感受;②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受力强,能“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③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趣”。 1.审读标题,抓中心句 中心意思就是文章大意,在论述类文本中主要指论者的见解和主张。 一般论述类文本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对论述的社会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一般来说,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显豁的、明确的。在整体阅读中可以通过审读标题,寻找全文的中心句(包括首括句和尾括句),概括文中重点段落的大意等方法,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的文章从总体上看,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明确的,但具体到对文中某一部分内容的观点态度,如引用、转述别人观点时作者本人的意图就比较隐蔽。这些就需要我们下一番分析概括的工夫。 2.巧抓评价,探寻观点 论述类文本主要是分析阐释作者对某一事物、事件的看法的,这类题目比筛选文中的信息类题目的概括性更强,难度相对较高。解答这类试题,考生最为困惑的是,文中往往没有直接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如何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捕捉到作者的观点态度呢? 其实,“言为心声”,文章是作者观点态度的流露。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即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讴歌颂扬什么,批判讽刺什么,同情什么,憎恨什么,往往可以从文章中作者遣词造句的方式表现出来。不过,这些观点态度有时是比较零散的,这就需要考生自己进行筛选、分析和概括。所以,只要抓住了作者在文中阐述性、评价性的语句便可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技巧归纳] 1.注意筛选不同信息。 (1)同一信息:文章往往在表述同一内容时会变换不同的说法,但这些不同说法体现的信息是一样的;或者命题人在设置选项时故意变换一种说法,其实这种说法和文本中的说法是一个意思。判断信息是否同一是整合信息的一个难点。 (2)遥远信息:在一篇文章中,解说同一观点的材料可能不集中在同一段落或相邻的段落,可能相距较远;或能支持某观点的句子、名言、例子相距较远,这些信息不聚在一起,但解说的是同一观点。阅读时要善于寻找遥远的信息,并把它们拉近,使其聚在一起。寻找遥远信息是阅读文章,特别是阅读论述类文本经常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也是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重点之一。 (3)潜在信息:“潜在”或是言在此意在彼,或是有隐含的话,亦即话外之音。如果离开具体的语境,该句就不再是这个意思了。如2001年高考试题中的《铜奔马正名》一文的开头几句话:“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 这几句话就隐含着下面这些意思:为具有这样“身份”的文物命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要有根据,切合其特点,又要文雅,有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据云”“无奈之下”,即表明很多人对当时的命名并不认可。这些意思原文都没有明示,但将其整合后却能表明为铜奔马命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4)分散信息:有些重要的信息不一定集中在一个段落中,常常分散在文章的各个部分。这些分散的信息组合在一起,恰恰说明某一个问题;或者某几句组合起来,说明的是一个问题,另几个句子组合起来,说明的又是另一个问题。 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统观全文,筛选出直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语句。这方面主要是抓“文眼”、抓关键句和中心句。这些语句,论述类文本常在开头,或在段落的起始句、终结句。抓住这些句子,就能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分析文章的中心内容,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态度。作者写文章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文章内容,因而阅读时,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是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关键。有时还需要对文中各段内容进行综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