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鉴赏课件1.ppt

发布:2017-05-26约7.4千字共6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既是对全天下人的呐喊,特别是朝臣的忠告,又是对自己的鼓励,真正忠君爱国的人,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但“寂寞壮心惊”,点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诗人一方面远离朝廷的境遇,无法为国分忧,无法施展抱负,徒有报国之心,另一方面诗人自己也是“岁暮”之人,虽然想杀敌报国,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只能独自寂寞。 答题步骤: 1.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解释这种修辞格在诗中是怎样运用的。 3.指出运用此种修辞的艺术效果。 (2011·济南外国语测试)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唐多令 □ 邓 剡①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 ①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词作者邓剡曾参加文天祥领导的抗元斗争,是一个有爱国心、有民族气节的人。这首《唐多令》是宋亡之后他在金陵的吊友之作。本词的上片写景,在景物描写中隐含着亡国之痛;下片抒情,直截了当地写这种哀痛的感情。最后三句,作者又把笔触落到眼前的景物上来:将凄凉孤苦的图景和作者痛伤亡国的感慨之情完全融汇在一起,收到了感人的艺术效果。本题考查了诗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答案: 双关,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 诗歌中主要考查侧面描写中的渲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白描等。 1.渲染:对环境、景物进行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2.烘托:“烘云托月”,借助描绘别的事物突出主要对象。烘托又叫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表达不同的情感。 3.动静结合:对景物进行动景和静景的描写,有以静衬动、以动写静等手法。 4.虚实相生:实写就是正面描写,写现实中的真实景物;虚写就是侧面描写,写想象中的景象,写所感。 5.白描:绘画中的一种创作手法。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和细致的修饰,直接描画鲜明生动的形象。 (2010·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 □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 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上下两片的前两句均为眼前景(事),为实写;后两句均为想象中的景(事),为虚写。 答案: 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孤独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 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错过大雁传信时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 答题步骤: 1.指出诗歌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2.结合诗句分析描写了什么内容,是怎样描写的。 3.说明这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2011·青岛质检)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 ①此词写于作者罢职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时。 作者大胆、巧妙地用“寒”“点”来描述景物,这样是否与整个画面协调,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本词艺术技巧的理解的能力。答题时不能将答题重点偏向“寒”“点”所表达的情感,而要对“寒”“点”描写的内容与“画面”的关系进行分析,即对其艺术表现力进行分析。 答案: 协调。用易于产生伤感凄迷的“寒”描绘出山林的朦胧,颜色的深暗,与“斜”“暮”一起写出了初春傍晚景物的特点。傍晚的树林朦朦胧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