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整体救治方法对严重创伤急诊救治疗效的影响.doc

发布:2018-01-01约2.6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整体救治方法对严重创伤急诊救治疗效的影响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急诊科 黑龙江大庆 163411 摘要:目的:分析整体救治方法在临床严重创伤急诊救治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共计50例严重创伤患者在我院就诊,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2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紧急救治,观察组患者则应用整体救治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而其死亡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 lt;0.05)。结论:应用整体救治方法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临床急诊救治,能够显著地减少救治时间和患者的死亡率,属于一种行之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关键词:整体救治方法;严重创伤;急诊救治;应用效果 在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紧急救治中???科学、有效的救治方法能够及时地抓住最佳抢救时机,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1]。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对于严重创伤认识的不断深入,有大量的相关研究指出,应用整体救治方法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临床急诊救治,可以有效地缩短紧急抢救的时间,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命健康水平。为了进一步分析并探讨整体救治方法在临床严重创伤急诊救治方面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50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本研究结果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现就所使用的主要方法及取得的初步成果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月,共计50例严重创伤患者在我院就诊,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25例。对照组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患者的年龄为21~58岁,平均年龄为35.4岁,就诊时间为0.5~2h,平均时间为1.2h,其中,扭伤、坠落伤、击打伤、车祸伤的例数分别为9例、11例、2例、3例;观察组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患者的年龄为20~59岁,平均年龄为35.5岁,就诊时间为1~2h,平均时间为1.4h,其中,扭伤、坠落伤、击打伤、车祸伤的例数分别为10例、9例、3例、3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以及就诊时间等相比,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gt;0.05),因此可进行组间对比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紧急救治 护理人员按照常规对患者进行止血处理,然后对其行包扎处理;全面地分析患者的病情,并对其伤残部位按照常规实施临床处理和固定;简单处理过后,对患者实施吸氧治疗,并将其即刻送往医院门诊进行系统化的救治;针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行气管插管,少数患者需要给予心肺复苏以及液体复苏等抢救治疗。 1.2.2观察组患者应用整体救治方法 在对照组基础上,护理人员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并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其补液治疗;针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可在遵照医嘱的前提下,使用适量的抗休克等急救药品对患者进行相应治疗,以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2];在把患者送往医院门诊进行系统化治疗的过程中,应及时地使用通信设备为主治医生等提供患者的病情信息,以便于医院门诊做好全方位的紧急抢救准备;患者入至医院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地对患者实施全面的临床检查,并即刻制定科学、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然后配合主治医生对患者进行紧急抢救。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和确诊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死亡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均数+标准差(plusmn;s)和百分比来分别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则应用t 进行检验,如果P<0.05,则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和确诊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lt;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的比较(plusmn;s) 组别 例数 抢救时间(min) 确诊时间(min) 手术时间(min) 观察组 25 15.4plusmn;12.4 31.30plusmn;15.34 34.32plusmn;14.55 对照组 25 23.1plusmn;20.14 49.25plusmn;17.44 54.87plusmn;20.16 2.2两组患者的死亡率的比较 观察组中,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例数为1例,死亡率为4%;对照组中,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例数为5例,死亡率为20%。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lt;0.05)。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