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联结词“且”“或”“非”(北师大选修).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4 逻辑联结词“且”“或”“非” 1.通过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且”“或”“非”的含义. 2.会判断含“且”、“或”、“非”的命题的真假. 1.对含“且”“或”“非”的命题真假的判断.(重点) 2.“且”“或”“非”在逻辑判断中的综合应用.(易混点) 1.命题是指用 表达的,可以判断 的 句. 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矩形有外接圆或有内切圆,想一想两者说法有何不同? 1.“p”且“q” 用“且”联结两个命题p和q,构成一个新命题“ ”. 当两个命题p和q都是真命题时,新命题“p且q”是 命题;在两个命题p和q之中,至少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新命题“p且q”是假命题. 2.“p”或“q” 用“或”联结两个命题p和q,构成一个新命题“ ”. 在两个命题p和q之中,至少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新命题“p或q”是真命题;当两个命题p和q都是假命题时,新命题“p或q”是假命题. 3.非p 对命题p加以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读作“ ”. 一个命题p与这个命题的否定綈p,必然一个是 命题,一个是 命题,一个命题否定的否定仍是 . 1.命题“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是( ) A.简单命题 B.“p或q”形式的复合命题 C.“p且q”形式的复合命题 D.“非p”形式的命题 答案: C 2.复合命题S具有“p或q”形式,已知“p且r”是真命题,那么命题S是( ) A.真命题 B.假命题 C.与命题q的真假有关 D.与命题r的真假有关 答案: A 3.用“或”、“且”、“非”填空,使命题成为真命题: (1)x∈A∪B,则x∈A________x∈B; (2)x∈A∩B,则x∈A________x∈B; (3)若ab=0,则a=0________b=0; (4)a,b∈R,若a>0________b>0,则ab>0. 答案: (1)或 (2)且 (3)或 (4)且 4.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2是偶数或者3不是质数; (2)对应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或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周长相等或者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解析: (1)命题“2是偶数或者3不是质数”是由命题: p:2是偶数;q:3不是质数 用“或”联结后构成的新命题“p或q”. 因为命题p是真命题,所以“p或q”是真命题. (2)命题“对应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或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是由命题: p:对应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q: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用“或”联结构成的新命题“p或q”.因为命题p是真命题,所以“p或q”是真命题. (3)命题“周长相等或者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是由命题: p: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q: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用“或”联结起来构成的新命题“p或q”.因为命题p,q都是假命题,所以“p或q”是假命题. 指出下列复合命题的形式及构成它的简单命题. (1)96是48与16的倍数; (2)方程x2-3=0没有有理数解; (3)不等式x2-x-2>0的解集是{x|x<-1或x>2}. [解题过程] (1)“p且q”形式,其中p:96是48的倍数,q:96是16的倍数. (2)“非p”形式,其中p:方程x2-3=0有有理数解. (3)“p或q”形式,其中p:不等式x2-x-2>0的解集是{x|x<-1}, q:不等式x2-x-2>0的解集是{x|x>2}. 1.将下列命题写成“p或q”“p且q”和“綈p”的形式: (1)p: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q: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2)p:能被5整除的整数的个位数一定为5,q:能被5整除的整数的个位数一定为0. 解析: (1)p且q: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p或q: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或平分. 綈p:菱形的对角线不垂直. (2)p且q:能被5整除的整数的个位数一定为5且一定为0; p或q:能被5整除的整数的个位数一定为5或一定为0; 綈p:能被5整除的整数的个位数不一定为5. 判断命题的真假,需根据命题真值表进行判断,即p与綈p真假性相反,p或q,p且q真假性判断表等. [解题过程] (1)此命题为“非p”的形式,其中p:不等式|x+2|≤0有实数解.因为x=-2是该不等式的一个解,所以命题p是真命题,即“非p”为假命题,所以原命题为假命题. (2)此命题为“p或q”的形式,其中p:-1是偶数,q:-1是奇数.因为命题p为假命题,q为真命题,所以“p或q”为真命题,故原命题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