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整体护理干预对抗精神病药物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影响.doc

发布:2018-01-02约4.38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整体护理干预对抗精神病药物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如皋市精神病防治医院 226500 【摘要】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抗精神病药物致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院精神科病房住院的62例精神分裂症伴MS患者,根据随机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 = 31)和对照组(n = 31)。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研究,中途无退出者。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干预半年后HDL-C显著提高(P lt; 0.05),并且TG、FBG、BMI显著降低(P lt; 0.05)。两组干预后相比,观察组患者在饮食、运动、用药、心理方面等方面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半年后,在HDL-C、TG、FBG等指标改善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P lt; 0.05)。观察组患者在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发病率方面改善明显,低于对照组(P lt; 0.05)。结论 整体护理干预对抗精神病药物致代谢综合征患者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有利于改善各项代谢异常指标,促进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整体护理;精神分裂症;代谢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346-02 长期以来,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一直引起广大精神科医生们关注[1-2]。MS不仅降低了降低了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严重影响了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引起病情加重。目前,临床治疗MS主要通过药物控制,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研究拟在饮食、运动、用药、心理方面等方面对精神病伴MS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及高血压、高脂血症和高血糖的发生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院精神科病房住院gt; 1.5年,病程gt; 8年,年龄40~65岁的62例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本院2位精神科副主任专科医师明确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3]。根据随机数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1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50~ 63岁,平均年龄(54.28 plusmn; 3.92)岁,病程8~23年,平均病程(13.57 plusmn; 3.82)年。对照组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52~ 65岁,平均年龄(54.92 plusmn; 4.45)岁,病程8~22年,平均病程(14.21 plusmn; 4.1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gt; 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之后出现MS症状,符合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指南-代谢综合征的标准[4];②患者无肥胖、糖尿病史。排除极度不合作患者。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药物进行治疗,并且研究期间避免药物调整。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干预:精神分裂症患者理解能力、配合程度均较差,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心理疏导,放松患者紧张的情绪,使其以愉快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同时鼓励患者的家属共同参与到治疗中,共同努力提高患者的依从性。②饮食控制:与医院营养科协作制定患者每日食谱,并督促家属少带“三高”食物。此外,部分患者由于缺乏对疾病的理性认识,很难自主控制进食,因此将此类患者安排固定区域饮食,并规定进食次数以及进食量,防止争食、抢食的情况出现。③加强运动:结合患者的心率情况为患者设定运动量,即运动后心率达到“220-年龄”的50%~65%,如快走(100~120步/min)或慢跑(130~150步/min),督促每天运动1~2 次,每次30 min,运动的时间在下午或晚上。④用药管理:督促患者合理规律用药,详细说明服药的次数、剂量、时间、途径,嘱患者不要随意换药、停药或加减药。 1.3评价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半年后检测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脂(TG)、空腹血糖(FBG)、体质量指数(BMI)。并统计两组精神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干预后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缓解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plusmn;标准差”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以 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