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育无差生——浅谈后进生的转化.doc

发布:2017-12-31约2.2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教育无差生——浅谈后进生的转化 段广吉 甘肃省会宁县第三中学 730722 摘 要:后进生转化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难点,是原则性强、影响面广、具体而复杂的工作。后进生是指学习成绩相对低下、行为习惯不良、纪律意识淡薄的学生。从现实情况来看,后进生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思想品德或行为表现较好,只是学习比较差的学生;一种是行为表现和学习都比较差的“双差生”。后进生虽然在班级中人数不多,但影响面却广,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阻力。因此,后进生的转化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就必须深入分析其背景成因,准确洞悉其心理特点,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后进生,对他们应持关心、爱护的态度,切忌冷淡、厌恶和嘲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合适的转化措施,帮助他们重树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 关键词:后进生 心理特点 因素 转化 教育无差生,人的差异客观存在,先天的和后天千差万别,要让所有的学生成绩都优异绝不可能。成绩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他们只用一把尺子来衡定。成绩差通过努力并非不能改变,况且所谓的“差生”走向社会后并不一定低能。未来社会需要多种多样多层次的人才,每位学生都有自己潜在的才能。教师要把转化一个后进后与培养一个优秀生看成是同等重要、同等光荣、同样有价值的事情。” “后进生”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称为“问题学生”。问题学生是指具有问题行为的学生,问题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攻击型的,表现为活动过度、行为粗暴、上课不专心、不遵守纪律和规则、与同学不合作、破坏公共财物、欺骗或偷窃。另一类是退缩型的,表现为羞怯胆小、沉默寡言、神经过敏、过度焦虑、自卑、孤僻、对人对事冷漠、回避与他人接触等。问题行为是可以改善、矫正的,家长和教师对问题学生应有正确的认识并做科学的分析。对他们应持关心、爱护的态度,切忌冷淡、厌恶和嘲笑;要对问题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仔细分析,然后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教育。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我想从以下几点谈谈我的看法。 一、给后进生“一份关爱”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在教育转化工作中, 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后进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 教 二、给后进生“一股压力”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外在的教育要求如果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就可以促进学生思想行为的积极转变。为了强化后进生的良好行为训练,可以在班级中实行“一管一、一帮一”的管理制度,让学习自觉性强、行为表现好的学生对后进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监督和提醒,给后进生一股外在的压力。在学习上,如果哪位后进生遇到了困难,可以及时地得到其他学生的帮助,但是作业的完成一定要及时,绝不能敷衍了事,更不允许抄袭别人的作业;在纪律方面,要求后进生严格按规定做事,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每次都要做出检讨和自我批评。同时将后进生的学习与行为表现纳入到每学期的“达标活动”考核,班委会每周都会对这些学生进行一次集体评价,表扬先进,激励后进。通过这种外在的教育强化,使后进生内心逐步形成一种持久的自我压力。 三、给后进生“一次机会” 也许后进生在每位老师的印象中都不是太好,因此他们参与提问和活动的机会往往要比其他同学少得多。因此,我们应当多给后进生提供和创设一些参与活动、锻炼能力的机会,肯定和尊重他们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让他们在具体的活动参与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品尝成功的滋味。虽然有些问题很简单,但对他们的点滴进步我同样给予了肯定和表扬,从而使他们在集中课堂注意力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使他们在动脑动口动手的参与中,在老师信任的目光和集体的鼓励中,产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驱动力。 四、给后进生“一句称赞”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middot;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地加以表扬。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老师,及时肯定表扬后进生,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 五、给后进生一份“耐心” 后进生的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