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_0.pdf
《论语》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_0--第1页
《论语》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
【摘要】:《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须以继承
和创新态度去学习、理解论语、借鉴论语宝贵资源。《论语》蕴含丰富的思想教
育、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思想。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鉴意义在于:
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政以德”的政治观;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必要性
和重要性。
【关键词】:绘《论语》;思想政治教育;借鉴意义
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其在治国中的重要。要发挥思想政
治教育作用就须处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关系,这也是借鉴《论语》意义所在。
随着经济发展,利己主义倾向抬头,社会主流价值观倾向于经济中心论,物质意识
被强化,经济发展与经济收入成为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全部体现。在思想政治
教育中,要继承和发扬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宝贵遗产。重
视和借鉴《论语》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一、“仁学”思想重在在于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仁”是《论语》思想的核心。“仁者,人也。”“仁”是做人的根本,只有确立
“仁”这个做人的最高准则,才能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交往的秩序:与人为善、
与人为爱。
(一)什么是“仁”?
《论语》开篇就阐明“仁”的根本立足点。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
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
者,其为仁之本与!”[1]孝悌是“仁”的根本立足点,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血缘纽带,
指向个人品质、家庭伦理和治国平天下的有机统一,这个意义上仁的“孝”“悌”
是整个儒家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石。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这是对自己行为的约束,也确
立了个人行为准则:自己所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子贡曰:“夫仁者己欲
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为仁之方也矣。”[3]这是对他人行为的
要求,也是实行仁的方法:推己及人,这里“以人为本”超越了个体自身,波及到
整个社会关系之中。“仁”要求个体在行动时要从自身与别人两方面约束自己,也
就是实行“忠恕”之道。这是《论语》思想的基本原则,树立了个人行为的基本准
则。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4]就个人性格来说,必须刚强、坚毅、执着;
在行动上,必须语言谨慎、质朴、正直。从反面来看,孔子说:“巧言令色,鲜
矣仁。”在这里“说”和“实际行动”脱离,内心缺乏正直、诚信。只有具备这些心
《论语》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_0--第1页
《论语》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_0--第2页
理品质,才有可能孝悌、实行忠恕之道,也才能实现真正的“仁”。
(二)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论语》“仁”思想,贯穿“人本理念”:人与人之间非工具而是目的,是人的
内在价值体现。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上是以仁的态度来对待所有人。这一思想
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借鉴意义。
“忠恕之道”启示就是人与人之间首先要克制自己,做人做事以诚信为本;对
别人要团结友爱、宽容大度,个人要具备与人为善、团结他人、宽容他人的品格,
并且将两者有机结合。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的为人处事能力、与他人合作
的能力都有借鉴意义。
《论语》对个体价值取向将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的存在状况作为出发点。在
思想政治教育中,须能了解大学生当前生存状态:包括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心
理层面。更主要的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肩负的使
命,在思考自己的同时将思考他人、集体、社会有机的结合起来。具体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