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的联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的联系
(炎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涟水 223400)
摘 要:网络正广泛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在这一背景下探讨了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A-0186-01
当今社会,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信息网络也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强烈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高等院校,重视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互联网正在深入大学生的生活
我国的国际互联网发展很快,信息网络正以高速度“侵入”大学生活。教育部2002年对全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表明,有62%的大学生以网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40%的学生把“BBS”和“聊天室”作为校园里发表议论的最主要渠道。因此一直是互联网络企业高度关注的热点人群,从长远来看,大学生也永远是未来网络用户中最主要的一支力量,要实现中国的信息化,与世界同步发展,最终在知识经济时代占有一席之地,大学生网民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一)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机遇
1.突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界限。网络全天候开放,不需要像传统教育手段那样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进行。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也取代了“一言堂”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在网络中迅速了解到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克服了以往教学内容滞后、呆板的缺点。
2.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而海量网络信息的可选择性正好切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要求,在网络中,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学习,开放性的环境也利于他们敞开心扉说实话,教师更容易把握其思想脉搏,并对症下药,增强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灵敏性。
3.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网络信息的平等性和无权威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亲和力、人情味,能够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在网络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信息,自主思考,自由发表言论,这样学得的知识更加容易内化为心理的需要。在网络中,教育内容可以与图形、动画、声音等现代科技手段结合走来,既不失政治性本质,又具有很大趣味性,形象而直接,变被动教育为吸引教育。
(二)网络发展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挑战
1.对网络人际环境的迷恋异化人际交往,影响对是非的辨别力。大学生过度上网导致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脱节,沉溺于人机对话,疏远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和人人对话,长此以往,会产生人的非社会化倾向,并带来焦虑、苦闷、压抑等情绪,由此形成人际关系恶化的恶性循环,使大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对问题的看法缺乏现实根据,再加上青年大学生本身鉴别能力不强,往往使大学生在大量信息面前丧失判断是非的鉴别能力和从善弃恶的选择能力,最终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削弱甚至抵消。
2.网上的精神垃圾腐蚀大学生的思想。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可以说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的非学术性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同时,由于网络的虚拟匿名性会弱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就使得这些精神垃圾的危害性更加明显。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日趋西化的危险,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度、信任度、认同感不同程度地有所降低和削减。
3.恶意的政治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毒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然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这就决定了网络这一当代重要宣传途径必然会成为敌对意识形态的攻击阵地。如美国,动辄以世界霸主的姿态,对中国的人权状况横加指责,肆意歪曲,颠倒黑白,对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恶意攻击和诽谤,不明真相的大学生就很容易上当受骗。类似这些恶意信息严重干扰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大多数学生上网并日益受其影响的现实,必须正视网络时代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善于利用网络,趋利避害,占领网络这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
1.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建设优秀青少年网站。“思想宣传阵地,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去占领。”要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巧妙地、大量地宣传正确的、健康的内容,用它们来占领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阵地,只有先“立”,才能使不健康的东西没有立足之地。就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