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儿童合唱中声音的训练 论文.docx

发布:2023-11-19约1.26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儿童合唱中声音的训练 摘要:对儿童声音的训练,要格外谨慎。不能盲目追求音量,否则容易使孩子声带受损,也不应以成人“三种唱法”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使其丧失了童声应有的音色,而应以轻声、自然、舒适为准。 关键词:轻声、自然、舒适、柔和、松弛 我经常聆听一些合唱音乐会,现在一些童声合唱团在舞台上的表现形式能够做到多样化,对声音的要求却参差不齐。我感到,主要原因是合唱指挥的老师往往是对口专业毕业,不一定系统的学习过声乐,尤其是在对成人与儿童唱法的区别上往往没有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 一提到声音的训练,有的人就会自然地想到三种唱法(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但这是对于成人而言的。对于儿童来说,只有符合儿童生理年龄的唱法才是科学的唱法,因为大多数儿童都还没有经历变声期(一般在15岁左右),在儿童发声器官还没有发展成熟的情况下,如果过度训练,容易对儿童的声带造成损伤,所以对儿童声音的训练应是格外谨慎的,应以轻声、自然、柔和为主。 所谓轻声,就是不要盲目地追求音量,勿用强烈的气流冲击声带,但也并非像悄悄话似的,让别人听不到。声带的振动要靠振源,这个振源就是气息,要搭上气,而不是靠喉部肌肉挤压,发出尖亮、刺耳的声音。搭上气就是放下与发声器官不相干的肌肉,声随气发、以气托声的感觉,感到声音是混着气一起发出来的,这样的声音必然是自然、松弛、柔和的。 所谓自然,就是不要去“做”声音,不要用喉部肌肉挤压而发出尖亮的声音,合唱讲究的是共性,不是个性。所谓松弛,就是别端着劲儿,不参与歌唱的肌肉要放松。 所谓柔和,就是声音不要尖亮、刺耳,要温柔、圆润。要以自己感到舒适为标准,因为人的发声器官就像一件精密的仪器,像钟表里的指针、齿轮一样,是一个整体的运动,如果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体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关于歌唱的呼吸,有的老师提倡腹式呼吸,有的老师提倡胸腹式联合呼吸。总之,胸式呼吸是同行一致反对的,因为它吸入的气息比较浅,吸入的量也比较少。我感到,对儿童没有必要像成人那样谈得过于复杂,因为他们的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只要告诉他们基本的操作就可以了,也就是口、鼻同时吸气,吸气时两肋自然张开,肩膀、胸部放松,不应抬起,这样就避免了胸式呼吸气息浅、吸气少的弊端。吸气时,腰腹部自然向外扩张,其他部位自然、放松,这样就具备了腹式呼吸法吸气深、气量大的特点,形成了其他部位肌肉不易紧张的、科学的呼吸方式。学生掌握了几个关键要素后,不必思考太多,就很容易把呼吸调整好。 关于合唱的发声,我认为越自然越好,越自然就越轻松,也就越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发声时,声音随着吐气轻软柔和的发出,声随气发、以气托声,声音与气流是混着一起出来的,不可猛然冲出一声,给声带较大的压力,容易使声带受损。这样既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声带,又能使声音变得自然、松弛、柔和、圆润。 总之,对儿童声音的训练,要格外谨慎。不能盲目追求音量,否则容易使孩子声带受损,也不应以成人“三种唱法”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使其丧失了童声应有的音色,而应以自然、轻声、舒适为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