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整体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230011
【摘 要】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4 年 9月至2015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9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5)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45)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和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后的SDS 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 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于提高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整体护理干预;冠心病心绞痛;生活质量;心理状态
冠心病心绞痛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其临床表现为患者胸腔出现压榨性疼痛,若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且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如何有效的进行冠心病心绞痛治疗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药物治疗是控制患者症状的有效方式,但是部分患者由于缺乏相关临床知识和存在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会对治疗依从性产生不利影响。本院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整体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集2014 年 9月至2015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45 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45 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6 例,女性患者19 例,年龄58~72 岁,平均年龄65.23plusmn;11.98 岁,病程4~9年,平均病程6.67plusmn;2.31 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5 例,女性患者20 例,年龄56~71 岁,平均年龄64.86plusmn;11.37 岁,病程4~10年,平均病程6.41plusmn;2.82 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即给予患者病情监测、对症护理、用药指导、环境护理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① 入院指导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详细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病情特点等个人信息,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设施、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情况,尽快消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② 服药依从性干预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需要通过长期服用药物缓解病情,因此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讲解坚持服药的必要性,加强与患者进行日常沟通[2],提高患者遵医嘱服药的主动性,同时对依从性较差患者不坚持服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反复向患者讲解坚持服药对于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加深患者的影响,同时每天督促患者按时服药;③ 心理护理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缺乏治疗疾病的信心,对于此种情况,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耐性聆听患者的倾诉,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给予患者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对于缺乏治疗信心的患者,护理人员可向其讲授成功治疗的案例,或邀请病情好转的病友向患者介绍自己的疾病情况,让患者深切的感受到坚持治疗,自己的病情会得到好转,坚定自己的坚持治疗的信心,对于存在严重焦虑、抑郁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的家属多关心、鼓励患者,让患者感受到自己对家人的重要性,同时护理人员也应积极鼓励患者,尤其在患者病情出现好转时,更应鼓励患者,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④ 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的教育程度、性格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可通过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口头宣教、播放视频让患者了解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原因[3]、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同时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倡导多食用“低脂、低盐、高蛋白、低热量”的食物,多食用粗纤维食物,促进患者为肠道蠕动。
1.2.2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况和生活质量作为评价指标。其中焦虑程度使用SAS 量表进行评价,抑郁程度使用SDS量表进行评价,生活质量使用SF-36 量表进行评价,主要考察患者的社会功能、睡眠质量、自我管理、生理功能,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1.2.3 统计学方法 各组患者的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