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作业设计.docx
PAGE
PAGE10
化学学科第十单元作业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化学
九年级
第二学期
人教版
酸和碱
单元
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酸碱指示剂的
认识与应用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2
认识生活中
常见的酸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的酸
3
认识生活中
常见的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的碱
4
微观视角
识酸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5
酸碱中和反应
的认识与应用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中和反应、中和
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6
酸碱度的认
识与应用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溶液酸碱度的表
示方法—pH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以盐酸、硫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为例,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了解酸碱的基本性质,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认识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能够定性判断物质的酸碱性,并应用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对酸碱中和反应进行验证,了解酸碱中和的实质及其应用。初步形成宏微结合的认识物质的化学观念。
通过实验探究的形式了解常见酸碱物质的组成、分类、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了解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创设真实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应用酸碱知识,构建模型,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能力。
了解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基本方法,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学会用pH试纸、pH计等方式定量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体酸碱平衡原理,测量身边常用生活物品、食品、水果等酸碱性的强弱,理解酸
碱性强弱对生产、生活及生命活动作用的价值和意义,促进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酸和碱”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十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由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常见酸碱性质与应用、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等三个部分组成,隶属于2011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的“二级主
题”——“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2022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五个学习主题中,“酸和碱”属于主题2“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中的“常见物质”。教材中由酸碱指示剂的认识与应用为起始,以盐酸、硫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为例,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了解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基本方法,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教学重、难点内容包括了解酸碱指示剂,认识常见酸和碱的组成、结构、性质、分类、转化规律及其应用,中和反应原理及应用,溶液酸碱度等。本单元涉及的物质种类繁多、与生活联系密切、内容覆盖面大、知识综合性强、化学反应多,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前面9个单元的知识后,已经具备了学习酸和碱的良好基础,认识了空气的组成、分子和原子、水、碳及其化合物、金属和溶液等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分类、转化及应用。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了应用实验探究法认识物质,能够宏微结合的分析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和应用,同时具备用语言描述和化学符号表达物质结构、性质及转化过程的能力。本单元教学的实施旨在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身边常见物质酸和碱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对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学科思维理念,引导学生以化学思维观念认识身边物质,感受学习化学知识带来的乐趣,并理解化学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促进学生化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学科素养的有效发展,体现化学学科对学生未来发展的育人价值。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该单元教学内容可划分为6课时,其中酸碱与指示剂作用1课时,常见酸和碱
的性质及用途3课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和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各1课时。依据课程标准,根据教学目标,确立本单元的作业目标如表3-1。
表3-1“酸和碱”单元作业目标表
作业
类型
作业目标
学习
水平
作业目
标序号
课时1
了解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作用,会用其判断
溶液酸碱性
B
10-1-1
能够自制指示剂,并利用其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B
10-1-2
课时2
知道盐酸和硫酸的性质及用途,了解酸的腐蚀性
B
10-2-1
了解浓硫酸的稀释操作及注意事项,学会溶液的稀
释方法
B
10-2-2
会用思维导图归纳酸的性质及应用
B
10-2-3
课时3
了解常见碱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俗名
A
10-3-1
知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及用途,了解碱的
腐蚀性
B
10-3-2
会用思维导图归纳碱的性质及应用
B
10-3-3
课时4
能够从微观视角分析酸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
A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