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设计)教学大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设计基本信息
课程设计环节代码:110933
课程设计环节名称: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设计
英文名称: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课程设计周数:1周
学分:1
适用对象:统计学专业本科学生
先修课程与环节:统计学原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的课程设计(论文)是统计学专业学生学习完《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后,
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训练,其目的在于加深对多元统计的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
解,掌握运用多元统计的基本方法。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多元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
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并将
此方法运用于工业、农业、商业、教育以及社会经济问题的管理、决策及因素分
析中。使学生了解当前统计方法应用的前沿和热点问题。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设计方式
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判别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
和因子分析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模拟性地参加实际课题中多变量数据的统
计分析。在让学生了解科研课题的实际背景下,利用已经初步掌握的统计计算软
件程序,对给出的实际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或
典型相关分析处理,写出论文报告,同时在课堂上向大家口头汇报研究成果。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设计教学(或指导)方法与要求
课程设计(论文)工作分小组进行,每组人数不超过 6 人。通过实际动手处
理数据及写分析研究论文(报告)(不少于 5000 字),增强学生对多元分析方法
在处理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计算软件的发展与多元
分析的发展紧密相关的认识。
课程设计论文应包括:
1.题目;
2.建模分析;
3.数据文件;
4.输出文件;
5.结果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设计内容和时间安排
课程设计大体分五个阶段:
1、选题与搜集资料:根据分组,选择课题,在小组内进行分工,进行系统调查,搜集资料与数据。
2、统计分析与设计:根据搜集的资料, 运用多元统计方法(之一)进行统计分析。
3、程序设计:运用 SPSS 或 SAS 统计软件编写程序,实现对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处理。
4、结论分析:自行对统计软件处理的结果进行分析。
5、验收与评分:指导教师对每个人的计算与分析结果进行综合验收,结合设计论文,根据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方法,评出成绩。
(一)整理数据(1天)
选题与搜集资料和数据,时间分配一天,实习地点在学校计算机房。
(二)设计内容(1天)
对第一天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设计,时间分配一天,同样在学校计算机房。
(三)程序设计(1天)
建立模型,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时要设计好程序,时间分配一天,同样在学校计算机房。
(四)论文撰写(1天)
数据处理好后,所有论文布局也设计完成,需要组员合作认真撰写论文,时间分配一天,同样在学校计算机房。
(五)口头报告(1天)
论文完成后,每组推选一位代表对自己组完成的课程设计进行简洁汇报。时间分配一天,同样在学校计算机房。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要求
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指导教师原则上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从事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或实验教学,具有较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课程设计进行前,指导教师应当认真选择题目,拟定任务书,制定指导计划,并向学生下达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要熟悉课程设计题目,掌握设计进度,给学生指明设计思路和方法,对各阶段的重点、难点、常见的错误及正确的指导方法要胸有成竹,及时解答疑难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按阶段检查学生设计情况。指导教师应负责学生考勤,批改、评定学生成绩,负责答辩,撰写指导课程设计工作总结。
对学生的要求
要充分认识课程设计对培养自己的重要性,认真做好设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既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课题,独立思考,努力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内容,否则成绩以不及格计。课程设计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达四分之一以上者,其成绩按不及格处理。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严肃、严密、严谨的科学态度,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程设计。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但要保持联系畅通,密切合作,培养良好的互相帮助和团队协作精神。
2、重点、难点
重点:
1.数据来源及其实际背景(可由教师指定,提倡学生自己查找);2.所应用的多元统计方法概述(要求有数学模型。如判别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相关分析之一);
难点:利用 SAS 或 SPSS 统计分析系统进行编程、计算;对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和解释。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标准
课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