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人机系统事故灾害.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第 PAGE 1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1 页
试论人机系统事故灾害
主要论点:社会进展到今日,人机灵能协作是无法避开的,人类的行为差错也是不行避开的,惟有认识人体存在的生理极限,并设法加以弥补,人机系统事故灾难才能尽可能地削减。 关 键 词:人机系统 生理极限 行为可靠性 生物节律 人机匹配 科学决策 自从瓦特发明蒸汽机和人类对半导体的发觉和使用以来,工业生产围绕着科学技术这一主题发生了多次革命性的飞跃。随着工业革命和电子革命的进行,人类在制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正当人类陶醉于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中时,人类也面临着日益增多的新的灾难的威胁。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进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系统广泛地应用到工业生产上,现代的工业生产系统与以前相比更加高速化、冗杂化、强载化、连续化、自动化。人作为系统与系统之间的“中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操作过程中,人类必需通过行为和语言来操纵和处理各种系统以及处理系统产生的各种因素。 人机系统事故灾难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工业革命与电子革命的负产物。所谓人机系统事故灾难是指因人的生理极限造成的行为失误而引起的事故灾难。 经测定,人类的听觉反应为0.15秒,视觉反应为0.2 秒,触觉反应为0.05—0.1秒,听觉范围为20—20000赫兹,视觉波长范围是0.39—0.76微米,而现代的机器设备的反应速度都是以毫秒计,他们之间相差3—6个数量级。所以说,在工业生产中常常会出现因人为因素造成的误操作、误推断、误决策而引起的事故灾难。例如:1993年1月22日0时45分,安徽省宁国县宁国水泥厂制造车间的收尘设备发生火灾,烧毁电收尘系统中8个电场室的5个室以及部安排套设施。火灾损失228万元,并停产半年之久。 发生火灾的电收尘系统是由国外引进的先进设备,作用是处理灰尘和回收水泥,它的处理速度是每小时10吨,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自动化程度较高,但系统内的一氧化碳、氧气和煤粉的含量一旦超标,就有可能引起燃烧和爆炸。其中各种仪表能够正确推断和选择、处理数据以及事故报警。 火灾的缘由是,在高速的生产过程中操作工人违章操作时系统报警,紧急状况下操作失当、推断失误引起燃烧和爆炸。 统计,各行业发生的事故灾难中人机系统事故灾难的比例为: 行业 事故率 运输业 90% 电气业 60% 航空业 45% 化工业 30% 核工业 15% 美国的三里岛核电站爆炸事故和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泄漏事故都属于人机系统事故灾难。 由此可见,人机系统事故灾难所占比例很大,为了防止这类缘由造成的灾难,我们有必要就人机系统事故灾难进行探讨和讨论。 对人机系统事故灾难的讨论实质上就是对人类行为可靠性问题的讨论,它的目的就是在生产、生活中到达真正意义上的人机匹配,提高工作效率,削减事故灾难。 对人类行为可靠性的讨论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时的目的是选择合适的战斗人员。随着讨论的进一步进展,对人体的“生物节律〞的认识更加清楚,应用也更加广泛。经讨论测定,人体“生物节律〞中体力周期为23天,心情周期为28天,智力周期为33天,都按正弦曲线分布。 目前,国际上已经将生物节律理论广泛应用于航空、铁路、公路、工矿企业、医疗卫生、体育等行业。例如,国外曾对某一运输公司做过调查,发觉几年间所发生的交通事故50%以上出在司机的临界期。后来,该公司让司机在低潮期和临界期倍加当心,或者停止出车,结果事故削减了50%。由此可见,生物节律理论对人类行为的安全性的确具有定量指导的作用。 人类生理存在着极限,所以人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