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机系统设计与评价.ppt

发布:2017-03-11约5.48千字共4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机工程学原理及应用 第七章 人机系统设计与评价 §1 人机系统概述 §2 人机系统设计 §3 人机系统的可靠性 §4 人机系统的评价 §5 人机系统标准 §1 人机系统概述 一、系统和人机系统的概念 二、人机系统的功能和类型 三、人机系统中人的地位 一、系统和人机系统的概念 系统——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人机系统——人和机组合形成的集合体。 二、人机系统的功能和类型 系统功能: ⑴ 信息接受;⑵ 信息储存;⑶ 信息处理;⑷ 执行 系统类型 按人机系统自动化程度分 ⑴人工操作系统;⑵半自动系统;⑶自动操作系统 按有无反馈控制作用分 ⑴闭环人机系统;⑵开环人机系统 手工、半自动、自动系统效果比较 三、人机系统中人的地位 人是主体,起主导作用。 人机系统中人起决策作用 人设计、制造、控制机,“人适机” 机服务于人,“机宜人” 机不能取代人 ——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 §2 人机系统设计 一、人机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和要求 二、人机系统设计的一般程序 一、人机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和要求 1. 系统设计思想: 将系统的性能、可靠性、费用、时间和适应性作为设计所追求的目标,从功能分析入手,合理地将系统各项功能分配给人和机器,从而达到系统的最佳匹配。 2、设计要求 能达到预定目标,完成预定任务; 人、机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并协调地工作; 人机系统接受输入和输出的功能必须符合设计能力; 人机系统设计要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系统具有完善的反馈闭环回路。 3、人机系统设计的总目标 根据人的特性设计出符合人操作的机器,最适合手动的工具、最方便使用的控制器、最醒目的显示器、最舒适的工作姿势和操作程序、最有效经济的作业方法和预定标准时间、最舒适的工作环境,使整个人机系统保持安全可靠、效益最佳。 安全、高效、舒适、健康、经济 二、人机系统设计的一般程序 2、人机功能分配 人、机的主要功能: 人与机器的特性比较 人机功能分配原则: 通过人与机器的特性比较,进行客观的和符 合逻辑的分配。 在功能分配时,首先考虑机器所能承担的 系统功能,然后将剩余部分功能分配给人。 以经济效益为原则,合理恰当地进行人机 功能分配。 系统的功能分配要适合于人的生理和心理 的多种需求,有意识地发挥人的技能。 即系统的某些功能可以同时分配给人或机 器,人可以自由选择参与系统行为的程度。 3、人员设计 包括作业描述和作业规范,为人机系统的运行提供合适的操作人员。 通过作业描述可提出功能要求、考察功能分配是否合理; 编制作业规范的目的是进行人力资源分析,决定该系统的某项功能需要多少操作人员及应达到的技能标准、如何通过选拔、教育、培训,使人适应机的特性。 4、人机界面设计 人机界面是人和机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相互影响的领域。 主要是显示器和控制器,包括 作业空间设计 解决好人控制机器、人接受信 息的问题 显示器、控制器的布置 (参见第四章内容) 5、机的设计 详见各专业设计 6、系统评价 系统设计是 设计 评价 不断循环发展的过程 评价方法: 人失误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 操作顺序图法 人机可靠性分析法 时间线图法 环境指数评价法 连接分析法 人机系统信息传递法 功能流程图法 人机安全性分析法 §3 人机系统的可靠性 一、可靠性及其度量指标 二、人的可靠性 三、机器的可靠性 四、环境因素 五、人机系统的可靠性 一、可靠性及其度量指标 1、可靠性——系统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2、可靠性度量指标 ⑴ 可靠度,不可靠度 可靠度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R(t)。 0≤R(t)≤1 不可靠度, F(t) 1 - R(t) ⑵ 故障概率(失效概率),λ -lnR 单位时间,λ为定值时 ⑶ 平均寿命t 二、人的可靠性 影响人的可靠性的因素: 生理:体力、疾病、耐力等 心理:情绪、注意、错觉等 管理:工作安排不合理、误指挥等 环境:高低温、照明等 社会: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紧张等 作业:连续作业、单调重复操作等 个体:经验、训练培训、技术水平、文化水平、感觉阈限等 三、机器的可靠性 如何提高机械设备可靠性? ⑴ 减少机器本身故障,延长使用寿命 利用可靠性高的元件 利用备用系统 采用平行的并联配置系统 对处于恶劣环境下的运行设备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降低系统的复杂程度 加强预防性维修 ⑵ 提高使用安全性 加强安全装置的设计 四、环境因素 优良、舒适、合理的环境条件 可使作业人员减轻疲劳、心情舒畅、减少失误 可以提高机器设备、元器件的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 反之,恶劣的环境条件, 给人和机器设备带来不利影响, 降低系统的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