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
6 -
基础会计学
Accounting Principles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 时:48
学 分:3
考核方式:考试(闭卷),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中文简介:《基础会计学》是统计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统计学专业学生必需具备分析任何经济数据的能力。基础会计学作为涉及企业管理的第一门课程,主要学习企业财务信息的来源,财务报表的基本构成。
不同于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学,本课程主要针对统计学专业学生设计。本课程着重于财务信息来源的分析、财务信息的处理以及财务报告的初步解读。目的是让学生对企业的财务信息有初步的了解,以便将来参与涉及财务领域的工作和研究。
本课程与现实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财务信息分析能力及了解企业的一些财务制度,了解企业财务数据背后的意义,从而作为统计数据分析的一个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懂得使用财务报表,对一些会计制度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要求:1、了解会计信息的重要性
2、认识财务报表的种类、结构和意义
3、学习会计要素、账户与复式记账法
4、对企业日常经济活动进行记录
5、掌握权责发生制、成本计算等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综合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1)课堂讲授:在课堂讲授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发挥想象与思考能力,站在会计人员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要固定于某种模式,自由讨论。(2)案例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案例作为课程内容 , 并采用案例分析、案例讨论等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与实践的结合。案例的有趣性、可读性,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弥补一般教科书叙述简单、推论抽象的弱点,改变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3)专题讨论: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专题讨论的教学方法,其具体做法是:由教师选择并给出讨论的题目,鼓励学生围绕主题自由发言,教师对学生的意见和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4)启发式教学:即通过教师的暗示、提示和必要的背景说明等,让学生自悟出某些原理。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可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由教师的单向思维转为师生的双向思维,增强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本课程已制作了多媒体演示课件,将原来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教学网站:教学大纲、教案、习题、案例、参考资料等内容全部上网,并向学生免费开放,通过网络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3)网上答疑:学生可以将问题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给教师或教师和学生通过QQ群直接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提出问题,教师的回答可以为多个学生从信息共享中受益。
四、 教学内容及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学时分配
第一章 用于决策的会计信息
5
第一节 会计信息
了解
1
第二节 会计系统
了解
1
第三节 会计信息内部使用人员
了解
1
第四节 会计信息外部使用人员
了解
1
第五节 与会计有关的从业者
了解
1
重点与难点:本章是对会计信息的一个介绍。讲述会计信息在企业决策中的重要性。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了解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知道企业内部与外部人员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及如何使用会计信息。
第二章 基本财务报表
8
第一节 财务报表的简介
理解
1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掌握
3
第三节 利润表
掌握
2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理解
1
第五节 财务报表之间的联系
掌握
1
重点与难点:1、认识财务报表是会计工作的最终结果,描述的会计的重要信息。2、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定义与三者之间的关系。3、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及企业的偿债能力的表现。4、会计假设、会计原则的含义。5、利润表的结构及企业的盈利能力表现。6、净利润的计算。7、企业经济活动造成会计等式的变动。8、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及三种类型的现金流。9、三大财务报表的联系及结合分析。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掌握三大财务报表的基本结构及背后的经济意义。
第三章 经济事件的汇集
10
第一节 会计科目与账户
理解
2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掌握
3
第三节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掌握
3
第四节 总账与明细账
了解
1
第五节 试算平衡表的编制
了解
1
重点与难点: 1、企业会计账户的设置与意义。2、借贷记账方法的原理与会计等式。3、借贷记账方法的使用及会计分录的格式。4、复式记账法与账户的关系。5、企业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