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课后练习:第16讲 复习方法指导与选择题.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六讲 复习方法指导与选择题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时间年均增长率(%)1953~1957年4.51958~1962年4.31963~1965年11.11966~1970年3.91971~1975年4.01976~1980年5.11981~1985年8.1对表中关于中国农业发展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文革”时期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科技进步B. 50年代末农民生产积极性遭到了挫伤C. 60年代初“左”倾错误结束推动了经济发展D. 80年代初城市全面改革推动了农业快速发展下列是对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A. 1952年国营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 合作社经济不是公有制的经济C. 到1956年没有完全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D. 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最为彻底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1958年底,全国职工人数比1957年底增加了40%,即增加了990万,职工总数达到了4400万人。这表明( )A. 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 B. 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C. 国家大办工矿企业 D. 全国人口迅速增长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 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 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C. 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 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A. “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B. “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C. “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D. “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下图是1949-1957年中国经济主要数据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单位:%)。据此可以推知这一时期( )A.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功C. 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 工业化发展取得成就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在反思党的工作时指出:现在有些地区,错误和成绩恐怕是七个指头和三个指头的关系。这主要是针对( )A.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 B.“大跃进”中的失误C.党内的“反右倾”斗争 D.“文革”初期的混乱建国后的某一时期,河南焦作市市委、市政府曾出台措施规定:生产队以原高级社的生产小队规模为基础,全市现有生产队2039个,应调整为3270个。最终,全市共退赔土地20726亩,房屋66346间,机器111部,汽马车170辆,牲口1189头,生猪14123头,羊21485只,并赔偿无偿调用劳力损失,群众深表满意。这些措施的出台表明( )A. 土地改革运动存在一定阻力 B. 农业合作化运动在顺利推进C. 国民经济调整工作逐步展开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下表为新中国各个重要时期的城市化水平的统计表时间194919571960196419722000城市人口比重10.6%14.8%23.2%19.2%17.7%36.1%下列关于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新中国的城市化水平直线上升B.1957—1960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随之出现城市化的跃进式发展C.1960—1972年中国经济持续走低,随之出现了逆城市化进程D.1972—2000年城市化稳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下表是《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一书中关于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对下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中国北部中国西北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东南沿海两广地区云贵地区平均1843年4.24.94.14.57.45.87.04.05.11893年4.85.44.75.210.66.48.74.56.0A. 中国城市化整体上发展缓慢B. 长江下游、两广地区城市化比率较高C. 城市化的主因是商品经济发展 D. 西方列强的侵略阻碍了云贵地区的城市化1979年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 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C. 系统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农民纯收入只有133元,到1990年达到了630元,增加了3.72倍,平均每年递增13.8%。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农民基本上已解决了温饱问题。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 B. 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