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现代生物技术专题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解析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以下四选项中,描述不正确或不完善的一项是
A. 生命科学是在人类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B.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和利用动植物和真菌的国家。C. 20世纪以来,生命科学的研究向着微观的方向发展。D. 尽管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仍有争论,但转基因技术仍在继续发展。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走进生命科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答】
A.生命科学是在人类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A正确;
B.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和利用动植物和真菌的国家,B正确;
C.生命科学的研究方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同时发展,C错误;
D.尽管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仍有争论,但转基因技术仍在继续发展,D正确。
故选C。
下列哪一种观点缺乏科学依据
A. 由于存在生殖隔离,转基因植物很难与其它植物杂交B. 许多农作物花粉的传播距离有限,绝对不会造成其它生物的安全问题C. 植物花粉的存活时间有限,一般不会对其它生物造成危害D. 转基因农作物若缺乏配套的种植技术,也会造成减产
【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
【解答】
A.转基因植物与其他植物存在生殖隔离,很难杂交,A正确;B.许多农作物花粉可能会造成其他生物的安全问题,B错误;C.植物花粉的存活时间有限,且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一般不会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C正确;D.转基因农作物若缺乏配套的种植技术,也会造成减产,D正确。故选B。?
所谓的“设计试管婴儿”比一般所说的试管婴儿要多一步骤,是哪一步
A. 体外受精 B. 胚胎移植 C. 基因检测 D. 细胞核移植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试管婴儿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区分程度。
【解答】设计试管婴儿主要经过体外受精,基因检测和胚胎移植,比试管婴儿多了基因检测,以筛选排查某种疾病等,有涉及到细胞核移植,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技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转入到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不会通过花粉传播造成基因污染B. 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植株C. 用人工薄膜将胚状体、愈伤组织等分别包装可制成人工种子D. 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基础是细胞中至少含有该生物的一个染色体组
【答案】D
【解析】解:A、转入到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会通过花粉传播造成基因污染,故A错误; B、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后得到的是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故B错误; C、用人工薄膜将胚状体等分别包装可制成人工种子,故C错误; D、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而植物细胞中的每个染色体组都含有该生物的全部遗传信息,因此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基础是细胞中至少含有该生物的一个染色体组,故D正确. 故选:D.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会通过花粉传播造成基因污染;二倍体植物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植株;人工种子是指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通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染色体组都含有该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只有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即具有全能性.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及应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和染色体组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基因工程产物可能存在着一些安全性问题,但下列叙述不必担心的是
A. 三倍体转基因鲤鱼与正常鲤鱼杂交,会导致自然种群被淘汰B. 载体的标记基因(如抗生素基因)可能指导合成有利于抗性进化的产物C. 目的基因(如杀虫基因)本身编码的产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性D. 转基因生物体释放到环境中,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危害
【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安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
【解答】
A.三倍体转基因鲤鱼与正常鲤鱼的杂交,产生的是不可育后代,不会导致自然种群被淘汰,A符合题意;
B.运载体的标记基因(如抗生素基因)可能指导合成有利于抗性进化的产物,可能会存在安全问题,B不符合题意;?
C.目的基因(如杀虫基因)本身编码的产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性,存在安全问题,C不符合题意;
D.转基因生物体释放到环境中,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危害,可能存在安全问题,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自从第一株转基因植物问世以来,如今世界上已经有上百种转基因植物诞生。随着转基因植物的诞生,“基因污染”应运而生。下列关于基因污染的说法,不正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