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媒介与交互)本科专业培养方案.pdf

发布:2024-12-28约4.07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艺术与科技(媒介与交互)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30509T

专业名称:艺术与科技(媒介与交互)

英文名称:MediumInteraction

相关背景学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一、培养目标

艺术与科技(媒介与交互)专业是以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跨界融合的多学科

背景下研究设计与创新服务,引领时代发展与社会产业变革的跨学科教学与科研

创作平台。

学院以打造具有时代使命、全球视野、本土特色的国际化、前瞻性、创新型

的世界一流设计学科的总体目标为导向。本专业以“重新发明日常”与“重建设

计人文”为学术思想,以培养具有批判性思考和超越性创造能力。

本专业研究在新科技与社会环境下的设计需求与服务方式。面向互联网,智

媒体下的设计原理,自然人机交互方式,用户认知研究。重新构建交互设计的新

媒介、新要素、新概念与新方法。成为交互设计,数字技术与电子媒介,用户体

,

验设计研究的前沿阵地。以实践型项目为驱动面对现代社会新型的商业和社会

服务项目的设计方法研究,培养的人才能适应商业和主动创业能力。

在培养目标上具备良好的审美素质,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编程与技术应用实现

的能力。具有社会产业服务的人机交互媒介的能力,以体验思维的方式构建生活

美学方式,能应对未来网络社会大数据,人工智能,智媒体发展中策划、设计、

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系统建构能力。培养具有创造力的艺术与技术为一体的跨学

科复合型研究与创新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指导思想

本专业以培养中国设计方案为理念的双一流人才为指导思想。坚持坚持学院“学院“品品

236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强调从学的角度来组织教学,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

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提供选修课程群,通过导师指导,让学生对自己的

学习过程进行个性化设计与管理。确定每门课程的学分,设置限修课和任修课,

规定准予学生毕业的最低总学分。

2、院所制

采取2+2的培养模式,亦即在前两年既定能力课程的培养基础之上,第三年

进入研究所进行项目制教学。专业课程由研究院所制定开设,并由研究院所的教

师授课。

3、书院制

绵延多义的工坊空间,强调劳作上手;居学一体的书院生活,强调读书养

心。

4、三学期制

采取三学期制,在每学年的春、秋季学期以通识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的教学为主。在每学年的夏季学期安排跨学科的国际化教学工作坊,训练学生发

现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学术视野、跨界实践,融合创新思维,培养技能。

5、翻转课堂式教学

课堂教学与线上课程、课外工坊组合式教学。

五、课程体系

通识课程:完成教育部规定课程,拓展学生跨学科知识视野,强调“科技—

人文—艺术”三端深入,提高学生的认知程度,能够更有效地组织与黏连各项技

能,从而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分为艺术类、科技类、文史类、工商类。

基础课程:主要解决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夯实专业主体构架,引导学生逐

渐进入专业角色。

专业课程:分为专业教学模块与项目教学模块。其中专业教学模块解决本专

业的设计思维与技能训练的问题,分为社会与叙事方向课程、图景与商业方向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