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毛概教学大纲.doc

发布:2017-01-08约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概论》 课程类别: 公共基础课 考核类别: 考 试 适用对象:本科专业 适用专业:所有本科专业 总学时、学分: 96 学时 6 学分 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 课程教学目的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所有本科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是为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而设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完整、准确地向学生讲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立场、主要理论观点和科学方法,使学生有一个比较完整、准确和清晰的初步认识,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确立社会主义信仰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课程教学要求 既要对本学科的一些特定范畴、原理作全面、准确地阐述,也要对这些范畴、原理产生的过程、背景及其地位和作用进行讲解,更要讲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品质和规律。在系统的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努力让学生做到学习理论与了解历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与阅读文献、阅读教材相结合重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 难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和最新成果的内在逻辑关系;中共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科学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2.重、难点提示 教学重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神实质;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6学时)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四、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2.重、难点提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如何正确理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含? 2)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节?新民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新民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三、新民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2.重、难点提示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形成及其意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历史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正确认识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社会主义的历史选择。 ?2)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上取得了重要经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