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伤寒学教学大纲.pdf

发布:2025-01-24约1.58万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伤寒学教学大纲--第1页

伤寒学教学大纲

《伤寒学》是以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以及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

为研究对象,以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的内涵、外延与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为主要研

究内容,以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与临床疗效为最终目的的一门学科。本学科既有基础学

科特点,又有临床学科属性,既是学习和研究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又是基础学科和临床

学科的桥梁,是中医专业的主干课程。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在内经、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

学等课程基础上,以六经辨证为核心,将理、法、方、药连贯起来,并紧密结合临床,通

过课堂讲授、实验、见习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相关汤证辨证论治

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临床辨证论治原则、思维方法与技能,为提高临床各科辨证论治

水平打好基础。以适应二十一世纪中医药高素质人才需要及社会发展需求。

《伤寒学》大纲内容分绪论、六经病证治及霍乱病、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治及附篇三

部分。

第1章绪论简要介绍伤寒学的基本定义与构成要素,《伤寒论》的地位、形成与发展概况,

学术渊源与成就,与中医其他三大经典《内经》、《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关系,伤寒的

涵义,病因、发病与传变,辨证方法与治则治法,在宽背景、厚历史、深基础中展示伤寒

学的地位和研究脉络。尤其突出其临床经典的特质。

第2—9章分别论述六经病及辨证论治,继承前6版教材的成熟经验,在汤证条文阐

述基础上,为保持理法方药一致性、临床概念的完整性,增加【辨证提要】,提纲挚领,

掌握要点;以【疑难点击】取代以往【文献摘要】,既指出疑点,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创

新能力,又避免以经释经纯理论之枯燥;增加【案例选释】,强调经典的临床实践性,重

在训练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思维方法;保留【现代研究】,展示当前研究平台及前沿;补充

【学习要求】、【复习思考】,使学生把握学习重点、难点;汤证一级以上标题均用中英

文标示,以体现其现代性、国际性。

附篇包括历代著名伤寒学家及其研究伤寒的著作,伤寒学研究近况与最新进展。作为

教材补充,以展示伤寒学研究进程与学术成就,供自学。

本大纲以宋本〈伤寒论〉原文为准,在22篇中选用10篇398条,分段进行教学(其中

98条主要条文要求背诵)。

本课程必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上课时应突出重点,

讲清难点、疑点。多结合临床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除完成本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

容与任务外,可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学习心得、研究成果,适当补充讲述。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强化临床运用经典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既有规范的教学大纲要

求,又留有学生自学和个性发展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责任感,努力提高本科教学质

量。

伤寒学教学大纲--第1页

伤寒学教学大纲--第2页

太阳病篇教学大纲

概论

【目的要求】

1.熟悉太阳生理功能、与其他脏腑关系。

2.掌握太阳病概念、证型、诊断、治则

3.了解太阳病转归

【教学内容】

1.太阳生理功能、与其他脏腑关系。

2.太阳病概念、分类、诊断、治则

3.太阳病转归

第一节太阳病辨证纲要(原文1-8、10)

【目的要求】

1.掌握太阳病的提纲与分型。

2.熟悉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

3.了解太阳病传与不传及预后。

【教学内容】

1.太阳病提纲(1)

2.太阳病分型——中风、伤寒、温病。(2、3、6)

3.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7)。

4.辨太阳病传与不传(4、5)。

5.辨太阳病预后(8、10)。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二节太阳病本证

一、中风表虚证(原文12-22、24、26、42-45.53-54.57.62.95)

【目的要求】

1.掌握桂枝汤证。

2.掌握桂枝汤证兼证。

3.熟悉桂枝汤禁例。

【教学内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