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荣县学前教育三年发展规划.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柘荣县学前教育三年发展规划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发展学前教育有利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现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积极推动我县学前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妥善解决入园紧张的矛盾,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多元需求,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二、我县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1、发展现状
目前,我县现有公办园3所、民办园13所,各乡镇中心校附设幼儿班,校园面积1.58万平方米,114个班级,在园幼儿3811人(其中公办1817人,民办1994人),幼儿入园率为89.10%。现有教职工365人(公办148人,民办217人),专任教师190人(公办73人,民办117人)。
2、主要问题
(一)发展不平衡。公办、民办幼儿园和城区、乡镇幼儿园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全县3所公办幼儿园专业教师大专学历达标率100%,全部持证上岗;13所民办园有50%教师是持证上岗。同时全县8个乡镇仅双城镇有一所中心幼儿园,其余为附设幼儿班。乡镇幼儿班办学设施简陋,办学条件亟需改善,办学水平有待提高。
(二)超编办学现象严重。我县幼儿园超学额情况比较普遍,一定程度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客观上造成了幼儿教学生活存在安全隐患。
(三)教学管理亟需规范。全县3所公办幼儿园教师缺编,13所民办园教师亟需专业化培训;同时民办园教师流动性大,没有专业的保育员,教学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四)扩大办学规模难度大。我县多数幼儿园周边都是密集的居民区,校园规模难以拓展,异地建设条件不具备,争创省优质幼儿园或省标准幼儿园受到很大制约。
(五)建设资金缺口大。国家尚未将幼儿园建设纳入校舍安全工程,加上县级财政十分困难,我县公办幼儿园改善办学条件资金十分紧缺。
三、学前教育规划目标及实施原则
1、学前教育规划目标
2011年,全县新、扩建6所幼儿园,其中城关1所,乡镇5所,需招聘??名幼儿教师;全县学前教育入园率达到90%,全县有2所幼儿园达到宁德市级示范性幼儿园标准。
2012年,全县新、扩建6所幼儿园,其中城关2所,乡镇4所,需招聘??名幼儿教师;全县学前教育入园率达到91.3%,全县有3所幼儿园达到宁德市级示范性幼儿园标准,20%以上乡镇能为0-3周岁婴幼儿及家长提供早期教育服务。
2013年,全县新、扩建4所城关幼儿园,需招聘名幼儿教师;全县学前教育入园率达到92.5%,有2所幼儿园达到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标准,有4所幼儿园达到宁德市级示范性幼儿园标准,40%以上乡镇能为0-3周岁婴幼儿及家长提供早期教育服务。
2、实施原则
一是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性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以公办学前教育机构为主体的办园体制。按照“实事求是、积极创新、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二是坚持政府投入、社会力量参与,家长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发展学前教育。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举办学前教育机构。
三是坚持“就近入园、扩大规模”的原则,合理确定幼儿园的布局,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达到全县基本普及的程度。
四、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学前教育要在当地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在全社会树立“爱护儿童,教育儿童,为儿童办实事”的服务意识,营造重视幼儿教育的氛围,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和学校的布局调整,按照普及学前教育的要求,坚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办园条件、保证幼教质量、提高规模效益的原则,科学规划幼儿园布局。乡镇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空余的校舍,要优先用于举办幼儿园,布局调整要按照“就近入园、扩大规模、学校附设”的原则,扩大办园规模,提高办园效益。
3、深化办园体制改革,提倡多种形式办园
学前教育实行“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为主体”。各乡镇要加快中心幼儿园等公办园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个人办园或捐资助园,鼓励社会力量建设高标准的幼儿园。
4、加强公办园建设,充分发挥示范与辐射作用
加大投入,切实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等公办园的建设力度;要对照福建省及宁德市示范性幼儿园标准,支持、鼓励公办与民办幼儿园争创各级示范性幼儿园,充分发挥示范性幼儿园的示范与辐射作用。
5、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根据学前教育发展实际情况,按要求招聘幼儿教师,并对所有从事幼教工作的教师有计划地进行轮训,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使全县幼儿教师学历与专业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实行持证上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