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医学免疫学精品课程4补体.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补体(Complement) 一、 概述 二、 补体的激活 三、 补体活化的调控 四、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一、概述 1、补体研究简史 1890年 Behring antitoxin 1894年 Pfeiffer 血清中热敏物质对溶菌必需 1894年 Bordet alexin(防御素,1920年Nobel prize) 1894年 Ehrlich complement Ab to cause bacterolysis 1907年 Ferrata C1、C2 1912年 Ritz C3 1926年 Gorder C4 1969年 Muller-Eberhard Classical pathway 以1895年Bordet的霍乱弧菌溶菌实验为例 ? 抗 原 抗菌血清 正常人(豚鼠) 试验结果 (细菌) 新鲜 陈旧 新鲜血清 凝集 溶解 霍乱弧菌 + + + 霍乱弧菌 + + - 霍乱弧菌 + + + + 推测结论 新鲜血清中存在一种帮助抗体溶解细菌 的成份 2. 这种成份化学性质不稳定 3. 这种成份无抗原特异性 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不耐热蛋白质,是重要的非特异性免疫分子。 2、补体系统的组成 1)固有成分:C1-9,MBL、SP、Bf、Df 2)调节蛋白:Properdin、C1INH、C4bBp、Hf、 If、CR1、Sp 3)补体受体:CR1-CR5、 C2aR、 C3aR、C4aR 3、补体蛋白的命名 1)被激活有酶活性: C1,C4b2b: 2)裂解产物: C3a, C3b (a小、b大) 3)灭活的成分: iC2a 4)各类因子: B, P (大写) 4、补体的基本特性 1)连锁反应性: 2)放大性: C1q、C3转化酶 3)不稳定性: 56 C 30min 4)作用的双重性: 生理、病理 5)反应的局限性: 易失活、抗体、抑制成分 二、补体的活化 1、经典途径(classical pathway) 2、替代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 3、凝集素途径(lectin pathway) 二、补体的活化 1、经典途径(classical pathway) 1)激 活 物 IC (immune complex) 多聚分子(肝素、多核苷酸) 糖(硫酸葡聚糖) 蛋白质(CRP) 脂质体 心肌线粒体 1、经典途径(classical pathway) 2)激活条件: 只有Ab与Ag结合暴露Fc补体结合位点后才可活化 C1必须与IgM CH3或IgG1-3 CH2结合才可活化 C1必须与两个以上的Ig Fc结合才可活化 C1q (1) 分子量最大,由一个中央亚基和六个臂状亚单位 (2)唯一以活性形式存在于血清中的补体成分 (3)至少要连接2个IgG或一个IgM才能活化, 且活化时需要Ca2+ (4)游离或可溶性抗体不能结合补体,需抗原抗体结合后, Fc段构象改变。 1、经典途径(classical pathway) 3) 活化阶段: 识别阶段:IC-C1 激活阶段:C1s→C4、C2→C3、C5 攻击阶段:C5b→C5678(9)n (MAC) 二、补体的活化 2、替代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 1)激 活 物 LPS 细菌 酵母多糖 葡聚糖 IgA IgG4 IgE 2、替代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 2)特 点: 非特异性,快 可识别自我和非我 C3b正反馈调节 需可吸附或激活C3b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