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3节维生素D缺乏症研究.ppt

发布:2017-01-07约3.35千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婴幼儿期 1)日 光 浴:生后1个月后;1~2小时/日。 2)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3)补充VitD:生后2周开始口服, 足月儿 400IU/日至2岁; 早产、双胎、低出生体重儿生后1周 800IU/日,3个月后改为400IU/日。 二、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 由于小儿体内VitD缺乏,血中钙离子浓度降低,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全身惊厥、手足搐搦或喉痉挛。 ◆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 【病因与发病机制 】 直接病因: 是血清钙离子降低。正常血钙浓度为2.25~2.27mmol/L,当低于1.75~1.88mmol/L时,可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惊厥或手足搐搦。 根本原因:是缺乏维生素D。 发病机理 小肠Ca、P吸收 PTH调节 迟钝,PTH 低血钙不能恢复 继续 手足搐搦 (Tetany) PTH 破骨细胞 作用 骨重吸收 血钙恢复 骨软化 成骨细胞代偿增生(肥大软骨细胞凋亡 ) 骨样组织堆积(Rickets) 肾重吸收P 低血磷 细胞外液(Ca、P浓度不足) 骨正常矿化受阻 VitD 血钙 【临床表现】 1.典型发作: 血清总钙 1.75mmol/L (1)惊厥:最常见、小婴儿多见 (2)手足搐搦: ① “助产士手” ② “芭蕾舞足” (3)喉痉挛:婴儿多见 2.隐性体征: (1)面神经征 (2)手抽搦征 (3)腓神经征 【实验室与特殊检查】 血清总钙<1.75 ̄1.88mmol/L 或 血清离子钙<1 mmol/L 诊断 ◆婴幼儿无热惊厥,发作后神志清楚,无神经系统体征 ◆有维生素D缺乏史: 冬末春初发病;母孕期有肌肉抽搐史;人工喂养儿;户外活动少,未用VitD制剂 ◆伴有佝偻病症状和体征 ◆血清钙浓度降低为确诊依据 总钙低于1.75-1.88mmol/L, 或离子钙低于1.0mmol/L 【治疗与预防要点】 1.急救处理 :吸氧、保持气道通畅、 迅速使用镇静剂 地西泮每次0.1 ̄0.3mg/kg 静脉或肌肉注射 2.补充钙剂: 10%葡萄糖酸钙 5 ̄10ml 缓慢静推 10 ̄25%葡萄糖液5 ̄20ml (10分) 3.补充VitD制剂 例1 5个月女婴,牛奶喂养,平时多汗易惊,近3天来时有眼球上窜,但吃奶佳,活泼如常,家长未介意,今开始肢体抽搐2次,急来院。不发热,无呕吐。体检:T正常,神志清,前囟平,颈软,枕秃明显,心肺听诊正常。查体时突然抽搐又发作。 诊断? 需要急查生化内容? 治疗? 例2 11个月男婴,平时多汗,睡眠不安。体检:方颅,肋骨串珠,肋膈沟明显,心肺正常,全身肌肉略弛,血钙8mg/dl,血磷3mg/dl,碱性磷酸酶400金氏单位,(正常106-213金氏单位) 诊断? 治疗? * * 郝氏沟 * 鸡胸 * 漏斗胸 第3节 维生素D缺乏 一、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二、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由于体内VitD不足,导致钙、磷代谢异常,产生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多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 ◆北方患病率高于南方 ◆近年来发病率逐年降低、但轻、中度佝偻病的发病率仍较高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1)日光照射不足 (2)体内贮存不足 (3)食物中摄入不足 (4)生长速度过快 (5)疾病和药物影响 发病机理 小肠Ca、P吸收 PTH调节 迟钝,PTH 低血钙不能恢复 继续 手足搐搦 (Tetany) PTH 破骨细胞 作用 骨重吸收 血钙恢复 骨软化 成骨细胞代偿增生(肥大软骨细胞凋亡 ) 骨样组织堆积(Rickets) 肾重吸收P 低血磷 细胞外液(Ca、P浓度不足) 骨正常矿化受阻 VitD 血钙 【临床表现】 ◆初期:神经、精神症状为主 ◆激期:主要是骨骼的改变 ◆恢复期:各项表现逐渐好转 ◆后遗症期:仅留有骨骼的畸形 初期(早期) ◆神经、精神症状为主 ◆多见于6个月以内,尤其是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 ◆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惊、多汗。 因汗液刺激头部,常摇头擦枕致 枕后脱发形成“枕秃” 活动期(激期) ◆主要表现为骨骼变化和运动功能发育迟缓 ◆骨骼病变(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