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血液与运动运动生理学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 水和电解质 血浆蛋白 血浆 其他 血液 (50~60%) 白细胞 血细胞 红细胞 (40~50%) 血小板 水和电解质 水份: ①是血浆中各种物质的溶剂; ②促进血液内化学反应; ③实现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④调节体温和运输营养与代谢产物; 电解质: Na+、K+、Ca2+、Mg2+、Cl-、HCO3-、HPO42-等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度、神经肌肉兴奋性; 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多种蛋白质的总称。内含清蛋白、球蛋白等 作用: ①参与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 ②构成缓冲对,维持内环境酸碱平衡 ③是多种物质的载体如激素 ④参与免疫反应:血浆中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是参与机体免疫的主要蛋白质 ⑤参与血液凝固过程:血浆中含有凝血因子,可促进血液凝固。 其他—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和其他有机物 ①非蛋白含氮物:尿素、尿酸、肌酸、肌酐、氨基酸、多肽、氨、胆红素等 ②多种酯类(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 ③葡萄糖、乳酸、脂类、气体、激素、维生素 白细胞 1、白细胞生理特性 ①形状:无色有核,球型,体积比红细胞大 ②数量:4000~10000个/mm3。 一天内,下午较早晨多;新生儿最高,出生后3天~3月达10000/mm3;进食、疼痛、运动、情绪激动、月经期、妊娠、分娩时白细胞增多。 ③功能:参与机体的保护和防御反应 运动对白细胞的影响 红细胞 1、红细胞生理特性 (1)形状:无核、红色、双面凹圆盘状,边缘较厚(约2μm),中央薄(约1μm),直径约6-9μm。 (2)数量:男450-550万/mm3,平均500万;女380-460万/ mm3,平均420万。营养良好体格健壮者、经常运动者、长期高原居住者、登山运动员高于常人。 (4) 作用:运输O2和CO2;缓冲血液酸碱度。红细胞具有可塑性变形能力。 红细胞的调节与破坏 红细胞 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主要是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数量:成年男性为120~160g/L;成年女性为110~150g/L . 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 红细胞比容:全血中红细胞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血红蛋白 1、血红蛋白生理特性 血红蛋白(Hb)是红细胞主要成分,是一种结合蛋白。一分子血红蛋白由一分子珠蛋白和四分子亚铁血红素组成。 功能:运输O2、CO2;缓冲血液酸碱度。 作用: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训练水平、预测运动能力和运动选材。 血红蛋白 含量: 普通人:男12-15g%,平均14g%; 女11-l4g%,平均约13g%; 运动员:男不超17g%,女不超过16g%,不得低于本人全年平均值80%。 测定时间:每周或每隔一周测一次,1-2月即可,运动训练结束后的第二天清晨。 Hb个体差异:偏高型(波动大者1g%、波动小者 1g%)、正常型(同上)、偏低型(同上)。其中偏高波动小者最佳,能耐受大负荷运动训练,从事耐力项目较好;偏低波动小者最差。 血红蛋白 2、运动训练与血红蛋白 应用Hb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① 冬训期间评价标准应略低,女运动员月经期间亦稍低,这是正常的生理波动。 ② 运动员Hb含量存在个体差异。每名运动员存在季节、生物周期等周期性差异。 ③ 一般男运动员Hb值不应超过17克(170g/L),女运动员不应超过16克(160g/L)。最低不得低于本人全年平均的80%。 血红蛋白 2、运动训练与血红蛋白 ④ 运动员大运动量后的调整期,Hb由低向高恢复时,运动员自我感觉与运动成绩最好,这时期可能是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最佳期”。 但“最佳期”并不出现在 “超量恢复期”。 ⑤ Hb指标主要用于评定某个训练周期或阶段,不能用于评定每次训练课的情况。观察分析Hb指标变化时,应结合其他指标(无氧阈、尿蛋白、心率等),及运动员自我感觉和运动能力综合分析。 ⑥ Hb指标应用主要针对耐力项目。其他项目只能以此作参考。 血红蛋白 用Hb指标进行运动员选材: 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Hb值的四个类型:偏高波动小者、正常波动大者、正常波动小者和偏低波动小者。 运动训练实践证明,以血红蛋白值高、波动小者为最佳。这种类型运动员能耐受大负荷运动训练,从事耐力性项目运动较好。以血红蛋白值偏低波动小者为较差。 血 型 血型——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一般所说的血型是指红细胞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而言。1 . ABO血型系统1)ABO 血型的分型 ABO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