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江苏省大丰市小海中学2018届高考生物第二轮总复习课后练习:第2讲 基础实验的迁移与应用经典精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讲 基础实验的迁移与应用经典精讲
某同学对4种实验材料的研究及观察记录见下表,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材料 观察到的或现象 A 口腔上皮细胞 甲基绿-吡罗红染液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来源:学|科|网] B 黑藻叶片 叶绿体移动 C 胚胎干细胞 同源染色体联会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质壁分离及复原 小对四种实验材料的研究及观察记录见下表,错误的是( )
实验材料 观察到的结构或现象 ① 胚胎干细胞 四分体 ② 小鼠睾丸 同源染色体分离 ③ 黑藻叶片 叶绿体移动 ④ 发菜 染色体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
A.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B.利用过氧化氢、鲜肝匀浆和研究酶的高效性[来源:Z+xx+k.Com]
C.利用过氧化氢和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5、7、9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一定是酶的种类
B.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
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得到的探究不同浓度的某种生长素类似物(A)对月季扦插枝条生根影响的实验结果,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缺少用等量蒸馏水处理的对照实验结果
B.与1.0mg/mL相比,1.0mg/mL至2.0mg/mL之间生根条数的多少无法判断
C.应在1.0mg/mL至2.0mg/mL的浓度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探究A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D.从图中不能得出5.0mg/mL的浓度对月季枝条的生根起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
下表是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溶液对某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的实验处理及结果,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设置A组实验的目的是与不同浓度的萘乙酸溶液的作用效果进行对照
B.各组实验的温度、处理时间等要一致的原因是控制单一变量
C.实验结果说明萘乙酸溶液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萘乙酸浓度为400mg/L
染色体断裂的片段会在细胞中形成微核。通过染色可观察到微核,常用含微核的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比例(微核率)来检测有毒物质对细胞的危害程度,微核率越大,有毒物质对细胞的危害程度越大,某研究小组应用微核检测技术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配制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氯苯溶液,分别等量加入到细胞培养瓶中。
②向各培养瓶中加入等量的培养液和人成纤维细胞,放入CO2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③取各培养瓶中培养液,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统计微核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2)该实验步骤中有错误存在,请指出[来源:学科网]
(3)用曲线图表示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4)研究发现某种特定浓度的x物质可以使细胞抵抗氯苯对细胞毒害作用。为验证x物质这种作用,可以在上述实验中同时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再取五个细胞培养瓶编号,分别加入 和 及等量培养液和人成纤维细胞。
②放入CO2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③取各培养瓶中培养液,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并 。[来源:Zxxk.Com]
染色体的断裂片段在有丝分裂时不能进入子细胞核,而是残留在核外形成椭圆形异常结构,称为微核,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当外界环境中存在一定浓度的致突变物时,会使具有微核的细胞增多(微核率增大)。某小组以豌豆根尖细胞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探究,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1)显微镜观察微核时,应选择经处理的根尖区制成临时装片,该区域细胞的形态特点 ;制作装片过程中需要用 染料对微核进行染色。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①当Cu2+浓度在 范围、Cd2+浓度在
范围时,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细胞微核率逐渐增大;当Cu2+和Cd2+浓度超过一定值时,细胞微核率明显降低,请推测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②K+对豌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形成
。
③如何解释K+浓度为50mg/L时细胞也偶尔出现微核? 。第2讲 基础实验的迁移与应用经典精讲
C
解析:A、口腔上皮细胞中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所以甲基绿-吡罗红染液染色后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A正确;B、黑藻叶片可以用来观察叶绿体,B正确;C、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