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8.3 图表信息问题-决战2018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学案(解析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八部分 专题复习
8.3图表信息问题
一、图表信息类试题特点
1.图表信息题就是以图像、图形和数据表格为试题的信息源,围绕材料而精心设计的题型。
2.图表信息题命题内容的取材非常广泛,可以包括力、热、电、光、能量等知识,并不局限于教材或教科书,有的取材于教材,有的取材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或常用电器,有的涉及于日常电路。试题的形式呈现出较强的综合性、复杂性和探究性。
3.试题是对学生能力的综合考查。主要涉及实验设计能力,数据读取、分析与处理能力,图像的识别与分析能力,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一些物理概念、规律与原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图表信息题型特点:图表、图像或数据表格一般都含有题目需求的信息,问题成立的条件,问题产生和存在必备的数据等等。学科=网
二、图表信息类试题解题方法
1.仔细阅读、全面读取信息
仔细阅读、认真观察、全面观察图表中的信息,不轻易放过对解题有用的信息,解题过程要尽可能利用图表给出的信息、数据,给解题提供所需的条件。
2.充分利用图表信息
图像、图表分析题也可称为数形结合试题,即将已知条件或信息、变化过程中的某些量的变化或数据等以曲线、直线、表格、图像等形式来表示的习题。这类题目具有形象直观、简明清晰、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要求学生树立全面的、联系的、开放的观点,并能从图像、图表中提取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可以很好的考查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017·深圳)如图甲是某电子秤的原理示意图,R1为定值电阻,托盘下方的电阻R2为压敏电阻,其电阻大小与托盘内所放物体质量m大小的关系图如图乙所示。已知电源电压为6V保持不变。
(1)当托盘为空时,R2电阻 ;
(2)若托盘为空时,电流表示数为I1=0.01A,求定值电阻R1的阻值;
(3)若放入某物体后,电流表示数为I2=0.02A,求该物体的质量大小。
【解】
解答:(1)当托盘为空时,物体质量为0,根据图象可知R2的电阻为500Ω;
(2)若托盘为空时,电流表示数为I1=0.01A,由可得,电路的总电阻:
;
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可得,R1的阻值:R1=R﹣R2=600Ω﹣500Ω=100Ω;
【】
【】
变式跟进1:(2016·广东)如题图所示是电阻甲和乙的I-U图像。由图可知:电阻乙的阻值为 Ω。若将电阻甲和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两端时,则干路的总电阻为 Ω,总电功率为 W。
【解】,。利用这些信息即可解答此问题。
解答:题图表示的是电阻电流随电压变化规律,由欧姆定律,可求得电阻:;所以,甲电阻的阻值为:,;两电阻并联后,干路总电阻为:;电压为6V,故功率为:
。
故,答案是:6、3.75、9.6。
【】
【】
一、选择题
1.(2017?济宁)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
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C:物体在前2s内运动的路程为5m,后2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5m=10m,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不相等,根据可知,则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不相等,故C不正确。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
故答案是C。
【】
【】
2.(2017?咸宁)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来源:Z,xx,k.Com]
A.15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30m;
B.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m/s;
C.物体在2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
【解】
A:物体运动15s对应的路程是30m,所以15s通过的路程是30m;故A正确。
B、C、D:前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0m,则速度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5s至10s内物体静止;
而10s至20s时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所以在20s的过程中物体做的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故B正确。
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故D正确。
故选C。
【】
【】
3.(2017?云南)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B.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
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
【解】
A:由图象可知,相遇时(即两图线相交),甲通过的路程为400m-100m=300m,乙通过的路程为100m;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在0-10s内,乙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