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专题2.1.2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讲)-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解析版).doc

发布:2018-03-25约2.33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必修2第2章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2课时(讲) 一、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比较 【知识点讲解】 项目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间期是否复制 复制 不复制 分裂过程中细胞名称 性原细胞→初级性母细胞→次级性母细胞(或极体) 次级性母细胞(或极体)→精细胞或卵细胞和极体 着丝点变化 不分裂 分裂 染色体数目变化 2N→N(减半) N→2N→N DNA数目变化 2N→4N→2N 2N→N(减半) 染色体主要行为 有联会现象;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 染色单体 无(0)→有(4N)→有(2N) 有(2N)→无(0) 同源染色体 有(N对) 无 若要表示某动物细胞 【答案】D 【解析】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结束形成的细胞无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2条单体,D正确。 【变式训练】 (2013·江苏,8)图为某生物一个细胞的分裂图像,着丝点均在染色体端部,图中1、2、3、4各表示一条染色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B.图中细胞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2倍 C.染色体1与2在后续的分裂过程中会相互分离 D.染色体1与3必定会出现在同一子细胞中 答案C 二、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差异 【知识点讲解】 项目 精子形成过程 卵细胞形成过程[来源:学_科_网] 细胞质分裂方式 均等分裂 不均等分裂 释放变形 是 否 结果 1个精原细胞生成4个精子 1个卵原细胞生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 【易错点】一个卵原细胞只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没有受精能力,最终退化。 【方法点拨】判断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细胞分裂图像 【典型例题】 下图甲表示某精子,乙图中不属于该精子形成过程中的细胞图像的是(  ) 答案B 【解析B图中移向同一极的非同源染色体只有一条与精子的染色体相同,因此B图不属于该精子形成过程中的细胞图像。 下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生物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C.乙接下来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D.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答案】C[来源:学。科。网Z。X。X。K] 【方法点拨】1.丙细胞无同源染色体。 2.精巢的精原细胞和卵巢的卵原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也可以进行减数分裂。 三、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 【知识点讲解】 比较项目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母细胞类型 体细胞 原始生殖细胞 细胞分裂次数 1 2 同源染色体行为 联会、分离 无 子细胞数目 2 4 子细胞类型 体细胞 成熟生殖细胞 子细胞中染色体数 与母细胞同 比母细胞减半 子细胞间遗传物质 一定相同 不一定相同 相同点 都有染色体复制和着丝点分裂 【方法归纳】“三看法”区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分裂图像 (1)三个前期图的判断 A为有丝分裂前期,B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2)三个中期图的判断 A为有丝分裂中期,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3)三个后期图的判断 A为有丝分裂后期,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典型例题】 (2014·江苏,28)某研究者用非洲爪蟾性腺为材料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非洲爪蟾的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以下示意图。 上图中甲、乙、丙、丁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有__________。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______________(填“相同”“不相同”或“不一定相同”)。 答案(1)甲、丙、丁 甲、丁 不一定相同 【变式训练】 假定某动物细胞染色体数目2n=4,据图指出②③④⑤⑥各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⑤内有4个四分体,②内有2个四分体 B.②③④⑤均含同源染色体 C.②③④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 D.⑥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答案B 四、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数和DNA含量的变化 (1)DNA数目变化: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因复制而加倍。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使细胞中DNA减半。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因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DNA数目再减半。 (2)染色体数目变化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使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时,因着丝点分裂而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随后又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最终使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正常体细胞减少一半。 (3)染色体/DNA变化规律及原因: 1∶11∶21∶1[来源:Zxxk.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