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语文一课一练同步练习+《敕勒歌》+部编人教版(2016部编版).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敕勒歌》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达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ìlè( ) qiónɡ( )庐 见( )牛羊 天似 ( ) 笼( ) 盖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语句。(1)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 )(2)青色。( )(3)辽阔,深远。( )(4)同“现”,呈现。( )
3.品味下列语句。 (1)天似穹庐,笼盖四野。(2)风吹草低见牛羊。
4.请写出含有“见”字的成语,看谁写得最多。
答: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5.请想象一下《敕勒歌》所描绘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把这个画面描绘下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谈谈你对《敕勒歌》所展现的境界和语言特点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敕勒歌》诗中没有直接写人,但我们却可以感觉得到草原的主人。你从诗中感受到这里生活着的是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能力提升
1、阅读这首歌词完成题目。
蒙古人
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
我出生在牧人家里
辽阔的草原
是哺育我成长的摇篮
养育我的这片土地
当我身躯一样爱惜
沐浴我的那江河水
母亲的乳汁一样甘甜
这就是蒙古人
热爱故乡的人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 B、养育/我的/这片/土地
C、当我身躯/一样/爱惜 D、沐浴/我的/那江/河水
(2)歌词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是( )和( )。整首歌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草原图画,有( )色的毡房、( )色的炊烟、( )色的草原、( )色的土地、( )色的江河水,色彩明丽,对比鲜明。
(3)对这首歌词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歌词由景及人,语言清丽,风格豪放,抒发了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B、歌词中的“蒙古人”和标题上的“蒙古人”都指的是所有热爱自己家乡的蒙古人。
C、歌词通过对蒙古草原的描写,侧面表现了蒙古人豪爽、开朗、乐观、向往自由的性格特点。
D、歌词用“毡房”、“炊烟”、“草原”、“土地”、“江河水”这些鲜明的意象勾画了一幅清新的草原图画,意在表现自己和蒙古草原的深厚感情。
(4)现今,草原沙漠化的现象已日益严重起来,这与人的破坏是分不开的,比如过度放牧,开挖田地,河流污染等等,请拟写一则标语,提醒、警示人们保护草原环境。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1.敕勒 穹xiàn sì lǒnɡ2.穹庐 苍苍 茫茫 见3.(1) 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这就体现了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2)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这是画龙点睛的一笔,我们看到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画面开阔无比,而又充满动感,弥漫着活力。诗没有写人,但读者不会不意识到那遍布草原的牛羊的主人——勇敢豪爽的敕勒人。他们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