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隈研吾建筑中的材料运用.ppt

发布:2017-06-01约3.39千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隈研吾 个人简介 隈研吾(Kengo Kuma),毕业于东京大学工程研究所建筑系。日本著名建筑师,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建筑融合古典与现代风格为一体。都市设计中心代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曾获得国际石造建筑奖、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等。 个人著作 《十宅论》:日本有10个阶层,各个阶层都有自己固定的住宅风格。 《再见.后现代》 《负建筑》:让建筑消失。 《建筑的欲望之死》 《自然的建筑》 隈研吾 三个阶段 1.带有批判特色的后现代主意风潮期 1970年,后现代主义思潮席卷西方世界,日本也出现了黑川、矶崎新等建筑师。1991年,隈研吾为马自达公司设计的M2项目,被贬为“都市恐怖主义”,是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前建筑师追求标新立异的最疯狂表现。随着经济泡沫破裂,“M2”成为殡葬场。 2.低潮期 由于“M2”被视为“建筑罪恶集权化”的始作俑者,隈研吾被逐出东京建筑圈。他在高知等偏远小镇参与小工程,接触了许多工匠,了解了许多传统工艺,学到了如何利用自然中的材料,这段痛苦的流放期使他不断积累思考,成为脱胎换骨的时期。 3.新生期 提出了“负建筑”、“弱建筑”的概念。 建筑理念 负建筑 把建筑作为配角,把环境放在主要的位置。 强建筑: 建筑体量庞大、消耗物资大、建筑的不可逆性。秉承“建筑为主、环境为辅”的理念。这是20世纪的建筑思潮,强化了建筑与环境的割裂。 ‘“负建筑”不是失败的建筑,而是无中生有、以柔克刚,表面上是对“强建筑”的一种示弱,实际上是一种以退为进’ ——原研哉 负建筑的人性化“令失去安全感的现代人感受到传统建筑的温情和柔性。” 20世纪是怎样的时代? 是混凝土的时代 1. 混凝土的随意性 1.1 不挑剔场所 材料普遍、施工方式简单、一项技术统治全球 1.2 造型的随意性 通过改变框架的构建方法,填入混凝土就可以做出设计师想要的造型 1.3 表层的随意性 建筑=混凝土+装饰 混凝土建筑材料强度很高,具有良好的装饰承载性,可以满足各种设计风格,因此混凝土建筑成为当今建筑的主流。 天然的素材 日本传统文化中强调”场所“的概念,即同一物体在不同场所的价值是不同的。因此,特定场所的素材也是必定具有该场所的特性。”自然“并非指纯天然非人工的,而是某种关联性。自然建筑就是与场所相关联的,与场所本质相吻合契合的建筑。 ”表象“是某个事物看起来如何,即被人接纳的方式;”存在“是某个事物被创造的结果,即生产的结果。 作者认为”自然的建筑“是建筑在场所中产生的结果,这种结果能够带给人幸福感。 高柳町社区 天然素材:手工和纸 制作方法(原始技艺):用魔芋胶和柿漆做防水处理,制作成双层和纸,同木材一起成为建筑的围合材料 地点:日本柏崎市高柳町的原型村落 设计构思:这个村中保留了大量的茅草屋顶民居,屋顶的比例非常大,在这样原始优美的村庄中嵌入钢和玻璃无疑会破坏自然美,只有茅草屋顶房才是高柳的骄傲和灵魂。设计师思考在日本这个台风地震高发的地区能否创造出历史中出现的,柔和的建筑和柔和的文明。 体验:和纸屋中有一种在混凝土建筑和铝框窗建筑中体会不到的平静。 困难:保温、防火等 安藤广重美术馆 天然素材:杉木 地点:日本栃木县那珂川町马头 设计构思:森林中空气的质感和光的状态,杉树直耸入云相互重叠,将空间变成了许多层次 ——树林的状态 出发点:实地中腐朽的木质建筑与后山杉树林呈现出的协调感 设计师的思考:由日本浮世绘大师安藤广重的画《大桥骤雨》中表现出的暧昧界限和丰富的空间层次得到启发,思考如 何找回失去的初衷,即日本传统文化中讲求自然与建筑非对立、模糊的暧昧建筑,重回渐变和联系。 主要问题:1.防火 2.同山中神庙的关系 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 天然素材:竹子 地点:中国长城脚下的一片区域,位于一条山沟上 总项目名称:长城脚下的公社 方案特征:这座建筑是建在一条山沟上,充分地利用地形建造,下面一层在山沟的底下,上面一层在山沟的上面。竹子是中国的符号和象征在长城边上建这样一座建筑是很有意义的,长城又是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的分水岭,为了避免两个文明的冲突所以建立起了长城;现在世界面临的问题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东西方只有联起手恢复信任,消除敌意,世界才能和平,才能向前发展。 技术特点:1.加强竹子的耐久性——水煮去油法 2.用竹子来作为承重结构的研究——在竹子中灌入混凝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