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语文课件《狐假虎威》课件第二课时人教版(2016部编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狐假虎威 21 1.对照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2.懂得“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说出在什么情况下使用。(难点)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 核心问题: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串珠问题: 1.对课文,狐狸为什么要“假”老虎的威风? 2.狐狸是怎样“假”老虎的威风的? 3.百兽看到狐狸和老虎时有什么反应? 4.你从课文中看到了什么? 狐狸是怎样骗过老虎及百兽的? 边听边想 1.“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划线句子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狐狸的狡猾。“骨碌一转”形象的表现了狐狸的鬼点子多,很狡猾。“扯着嗓子”说明了狐狸故意装腔作势,迷惑老虎。用大声给自己壮胆。 神态描写 2. “‘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狐狸是怎样蒙住老虎的? 狐狸搬出了老天爷,因为狐狸知道百兽都害怕老虎。老虎虽然是森林之王,但它也是被老天爷管着的,狐狸把老天爷当成了它的挡箭牌,这样就轻易地蒙住了老虎。 3.“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从这个“带”字,你能体会到什么? 从这个“带”可以看出,狐狸在前面带路,它是要借老虎的威风,才能圆了自己的谎言,这也正是狐狸的狡猾之处。 4.“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这四个成语表现了什么? 这句话中的四个成语用的比较好,描写狐狸的是“神气活现”“摇头摆尾”,把狐狸的装模作样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老虎则是“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写出了老虎受到愚弄而自己却浑然不知的滑稽模样,它们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狐狸的狡猾。 5.“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文章的结尾和题目有什么关系? 本文以“狐假虎威”为题,从题目看,不好让人理解,而作者通过具体讲述故事,在文章结尾点出题目含义: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森林里的百兽。这样,不但有助于读者理解故事,而且突出了主题。 阅读方法解密:品析神态描写 概念:神态是人脸各部分的动作和变化,神态描写就是描写人脸部细微的表情姿态。神态与人物思想感情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内心活动往往能从脸部显现出来。 作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活现人物;刻画人物性格,反应人物品质。 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文本,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 核心问题: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里的百兽的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并没有真本事。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1.对课文,狐狸为什么要“假”老虎的威风? 因为狐狸被老虎逮住了,狐狸怕老虎吃它。 串珠问题: 2.狐狸是怎样“假”老虎的威风的? 狐狸让老虎跟着他到百兽面前走一趟。 3.百兽看到狐狸和老虎时有什么反应? 森林里的野猪啦,小鹿啦,兔子啦,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都很纳闷。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 4.你从课文中看到了什么? 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动物们真正怕的并不是狐狸,而是老虎。 课文结构 老虎 狐狸 仗势欺人 愣 逮 蒙 松 吓 跟 派 带 狐假虎威 本文讲的是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里的野兽。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并没有真本事。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 课文主旨 推荐阅读 蝉和狐狸 夏天的一日,烈日当空,小草、大树、盆景都焉了,只有那蝉还在欢快地唱着歌。 看到了正在唱歌的蝉。狐狸心想:这蝉肥肥的,肯定肉多,我又可以美餐一顿了。可惜它不会爬树。它站在树下,眨眨眼睛想出了个坏主意。狐狸抬起头,高声地说:“乖乖,这是谁在唱歌?多么委婉动听,我从来就没听到过这么美妙的歌声!” 蝉听到了狐狸的夸奖,回答道:“我叫蝉,就喜欢唱 歌,你不认识蝉吗?”狐狸假惺惺地说:“别拿我开心了。没听说过蝉有这么能干。你下来,让我瞧瞧你是什么模样吧。” 但蝉识破了狐狸的诡计,它摘了一片大树叶扔下树来。狐狸还真以为是蝉飞下来了,便扑了过去,跌倒了。蝉在树上大笑起来,说:“你这坏家伙,我不会上你的当,自打我看见狐狸的粪里有蝉的翅膀,我就时刻提防着狐狸了!”狐狸只好爬起来,灰溜溜地跑了。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大家:聪明人能从不幸中吸取教训。因此,每一位小朋友都应该从自己和他人的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这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狐狸和葡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