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5单元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ppt

发布:2017-05-30约4.01千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 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三种模式的判断(如图所示) (1)图1表示体液调节,图2表示神经—体液调节,图3表示神经调节,其中神经调节最灵敏、迅速。 (2)细胞a分泌的信号分子一般为激素,经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细胞c分泌的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知识归纳] 解答动物生理学实验题的关键点 (1)对照组设置 ①饲喂时:对照组可添加与实验组所加激素溶液等量的蒸馏水或溶解激素的溶液。 ②注射时:对照组可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或溶解激素的溶液。 ③切除腺体时:对照组宜作相同切口处理,只是不切除内分泌腺。 (2)实验动物选取分组时,要选择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且饲养时的各种条件也要一致。 (3)蛋白质类激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4)实验设计中注意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处理。如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的实验设计一般选幼小动物,经实验变量处理后的观察指标是幼小动物的生长发育状况;观察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功能的实验动物一般是先饥饿处理,经实验变量处理后的观察指标是动物的生活状况。 4. 真题领悟·融会贯通 知识主线·思维串联 真题领悟·融会贯通 知识主线·思维串联 真题领悟·融会贯通 知识主线·思维串联 专题一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考纲要求]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 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Ⅱ) 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Ⅱ) 第五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双向 单向传递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分级 反馈 微量和高效 体液 靶器官、靶细胞 1.“反射”完成所必备的两个条件 (1)需存在完整的反射弧——凡不经历完整反射弧所引起的反应(如肌肉收缩)不可称“反射”。 (2)需适宜的刺激——不仅刺激“种类”要适宜,刺激“强度”也要适宜(如给予嗅觉的气味刺激不能引发味觉,反之亦然;刺激强度小于一定“阈值”不能引发动作电位产生,只有强度达一定阈值时方可产生动作电位,且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就不会因刺激强度加强而增高)。 考点一 神经调节 2.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细胞体聚集在一起构成):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促进或抑制下一个神经元的活动 单向传递 胞吐 1.高考常考的与兴奋有关的物质运输方式 (1)静息电位时 :协助扩散。 (2)产生动作电位时 :协助扩散,且膜外Na+越多,动作电位峰值越高。 (3)恢复静息状态离子分布时Na+外流和K+内流: 。 (4)神经递质的释放: 。 2.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1)兴奋的产生机制 Na+流入细胞内,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K+外流 Na+内流 主动运输 胞吐 (2)兴奋的传导: ①膜外: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流动方向相反。 ②膜内:兴奋方向与局部电流流动方向相同。 ③特点:可双向传导(但在机体内反射弧中只单向传导)。 (3)兴奋的传递 ①特点:单向传递。 存在于突触小体内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②传递过程中的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③与神经递质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有:高尔基体、线粒体、突触小泡、细胞膜等。 考点归纳 1.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比较项目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结构基础 神经元(神经纤维) 突触 信号形式(或变化) 电信号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速度 快 慢 方向 可以双向 单向传递 2.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和神经元之间传递方向的实验设计方法 比较 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特点 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特点 方法 设计 刺激①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变化 先刺激①处,测量③处的电位变化;再刺激③处,测量①处的电位变化 结果 分析 若A处有反应,②处有电位变化,则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处有反应,②处无电位变化,则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若两次实验均测到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次实验测到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 1.神经递质的释放、性质及作用效果 (1)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2)一种递质只能与相应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而受体只分布在突触后膜上。 (3)递质可划分为兴奋性递质(如乙酰胆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