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丶危害及治理对策.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对策
前 言
2002 年 12 月底,我们接到了北京理工大学关于 2000 级毕业生进行毕业论文准备的通知。
我知道,我们大考的时刻将要来到了。这是我们期盼已久的。我衷心地在想,作为中国第一
代现代远程教育的毕业生,我们一定要拿出一份与时俱进、紧贴时代而又联系实际的高质量
的论文来献给中国的现代远程教育事业,献给我敬爱的母校——北京理工大学。同时也以此
来迎接三年来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们的检阅。
我从 87 年开始从事企业会计工作。起先在大型国营企业工作,92 年早春在邓小平南巡讲话
的同时来深圳。先后在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上市公司工作过。从事的行业横跨工业、
商贸、金融、网络科技;从事的工作贯穿会计、审计及其它经济管理领域。在这么多年的工
作中,我深深地感觉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可能是我们从事这一行业的同仁们都遇到过的且
感触最深的问题之一。而对普通大众来说,印象最深的可能莫过于中国股票市场的风云变换、
诡密莫测。这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有的上市公司利用会计信息失真来反手为云、覆手为
雨,舞弊、欺诈投资者。从正面来看,正是因为这些舞弊、欺诈事件的频繁发生才促进了中
国证券市场监督和管理机制的完善;而从反面来看,这些舞弊、欺诈事件的发生给中小投资
者利益带来的损害可以说是触目惊心的。因此,我决定就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我知
识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作以探讨,以期能够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完善和发展进言献策,同时也希
望能够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在初步确定论文题目和写作纲要后,我用了差不多整整 2 个月的时间来收集所需资料。我尽
我所能,在图书馆和书店收集了近年来出版的有关证券市场监管、信息市场和企业管理方面
的最新文献,并仔细阅读了近年来发生一些比较有影响的中外会计舞弊案例。在此基础上才
开始构思和创作论文。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诚蒙我的导师——深圳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会
计学博士张建军教授的殷切指导,同时在深圳青年学院老师及过往同事、同班师兄弟的大力
帮助下,又历经了三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方成此文。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约 15000字左右。其
中第一部分主要简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含义及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总体情况;第
二部分主要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第四
部分着重列举出目前上市公司制造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些具体手段;第五部分主要是针对目前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实际情况提出治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些具体建议。愿此文也能
对同行们的工作有所补益。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及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
1.1 会计信息失真的定义
什么是会计信息失真?简单的说,所谓的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严重偏
离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现象。
1.2 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自 1720 年在英国发生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南海公司”事件以来,会计
信息的真实性问题就成为了投资人和债权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虽然在过去的二百多年
里,由此催生的现代审计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世界各国也普遍建立和完善了财务会
计准则,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了很大的保障。但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并未如投资人和债
权人所希望的那样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相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案件还时有发生。
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发生的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就屡见不鲜。以美国为例,
发生的比较有影响的著名的案例就有: “巨人零售公司”会计舞弊案(1972 年)、 “马蒂
尔公司”会计舞弊案(1975 年,即生产著名的“芭比娃娃”的玩具公司)以及近年来发生的
安然公司(最大的能源交易商)会计造假案、世界通讯公司(第三大电信公司)会计造假案、
阿德传播公司(第六大有线电视公司)会计造假案、英克隆公司(ImClone,著名生物技术
1
企业)会计造假案、玛莎?斯图沃特公司(著名的日用品、化妆品和药品生产商)会计造假
案等。而在中国,这种现象也同样存在:据有关资料披露,财政部 1999 年抽查 100 家国有
企业会计报表时,有 81 家虚列资产 37.61 亿元,89 家虚列利润 27.47 亿元;在 2000 年度
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在被抽查的 159 家企业中,资产不实的有 147 户。这147户共虚增
资产 18.48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