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激光器发射光谱测量.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C 半导体激光器发射光谱测量
实验简介:
半导体激光器是以半导体材料作为工作物质的激光器,也是近年来发展得最快的激光器之一。1962年夏,通用电气实验室的Holonyak在温度为77K的条件下,实现时间短暂的注入受激辐射。当时的半导体激光器采用同质结结构,由于它在室温下的阈值电流密度高达104A/cm2量级,故只能在液氮温度下才能连续工作,因而是没有实用价值的。
随着半导体工艺的发展,后来出现了能在室温下进行脉冲工作的半导体激光器。1970 年研制成功的双异质结半导体激光器可在室温下连续工作,其阈值电流密度几乎降低了两个数量级。20 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一些高功率、具有不同特点、频率响应特性好、热稳定性好的单模激光器,如分布反馈(DFB)、分布布拉格反射(DBR)、解理耦合腔、双有源层和量子阱等结构的半导体激光器。其振荡波长已能覆盖从30μm的红外到0.32μm的紫外这样大的范围。
实验目的:
1、了解半导体激光器的基本原理及基本参数;
2、测量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特性和光谱特性;
3、了解外腔选模的机理,熟悉光栅外腔选模技术;
4、熟悉压窄谱线宽度的方法。
实验仪器:
650半导体激光器、激光功率计、MS9001B/B光谱仪、闪耀光栅、透镜、He—Ne激光器、470 型扫描干涉仪。
实验原理:
(一)半导体激光器的辐射机理
从激光物理学中,我们知道产生激光的必要条件是粒子数反转,在半导体激光器中称作载流子数反转分布。正常条件下,电子总是从低能态的价带填充起,填满价带后才能填充到高能态的导带;而空穴则相反。如果用光注入或电注入的方法,使p-n结附近区域形成大量的非平衡载流子,即在小于复合寿命的时间内,电子可在导带,空穴可在价带分别达到平衡(如图1),那么在此注入区内,这些简并化分布的导带电子和价带空穴就处于相对反转分布,也称之为载流子反转分布。注入区称为载流子分布反转区或作用区。
结型半导体激光器通常用与p-n结平面相垂直的一对相互平行的自然解理面构成平面腔。在结型半导体激光器的作用区内,开始时导带中的电子自发地跃迁到价带和空穴复合,产生相位、方向并不相同的光子。大部分光子一旦产生便穿出p-n结区,但也有一部分光子p-n结区平面内穿行,并行进相当长的距离,因而它们能激发产生许多同样的光子。这些光子在平行的镜面间不断地来回反射,每反射一次便得到进一步的放大。这样重复和发展,就使得受激辐射趋于占压倒的优势,即逐渐集中到垂直于反射面的方向上形成激光输出。
由于半导体激光器的激发是带—带激发,不象其它激光器是能级之间的受激辐射,因此,半导体激光器的增益曲线平缓。尽管腔长非常短,模间距较大,半导体激光器也能够输出多纵模,谱线宽度非常宽,可达几十nm。
(二)阈值电流
对于半导体激光二极管来说,当正向注入电流较低时,增益α G,此时半导体激光器只能发射荧光;随着电流的增大,注入的非平衡载流子增多,使增益接近损耗,尚未克服损耗,在腔内无法建立起一定模式的振荡,这种情况被称为超辐射;当注入电流增大到某一值时,增益将克服损耗,半导体激光器能输出激光,此时的注入电流值定义为阈值电流Ith。
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光强与注入电流的关系如图2。当注入电流较低时,输出光强随注入电流缓慢上升。当注入电流达到并超出阈值电流后,输出光强陡峭上升。我们把陡峭部分外延,将延长线和电流轴的交点定义为阈值电流Ith。
(三)谱线宽度压窄的机理和方法
在半导体激光器的诸多应用中,半导体激光器的线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目前通用的半导体激光器线宽在50~100MHz,这是在采用稳流和温控等措施之后达到的。这些通用的激光器能够满足一般需要,但对于要求窄线宽光源的场合,如高分辨率激光光谱、激光冷却囚禁原子、新型量子频标等,这种激光器就不能满足要求了。特别是在现代光通讯中,谱线宽度越窄,则意味着传输的信道数目越多。为充分发挥半导体激光器的作用,就必须设法压窄线宽。
在半导体激光器工作时,腔内同时存在着受激辐射和自发辐射两种过程。自发辐射产生的光子的相位随机分布将形成激光场的本征线宽?ν0(谱线的半高宽)为:
式中P为该模式的光功率,?νc为有源腔的线宽,它由下式确定:
式中τc为光在有源腔内往返一周的时间,l为腔长,a为损耗。由式(1)和(2)可以看出激光功率越大,腔长越长则激光的本征线宽越窄。
自发辐射不但引起相位的变化,而且还能引起光场强度的起伏。光场强度变化引起载流子密度的变化,从而导致介质折射率实部n’和虚部n’’的变化。其实部变化?n’表征了因载流子密度的变化所导致的介质增益的变化;而虚部的变化?n’’表征了载流子密度的变化引起的光场相位的变化。令
则半导体激光器的线宽?νL=?ν0(1+a2),可见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