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pdf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单只是在语文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还在于
语文素养的提高.而提高现阶段语文教学的效率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语感开始。语
感的重要性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推出而日渐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语感”
不仅写入了课程总目标,而且在课程标准中多处被提及。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对
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
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语感一
方面涉及语言的直接的外在方面—-语音、字形;另一方面也涉及语言所表示的
抽象意义,是两者的有机统一,有理性积淀融解其中。它包括语音感受、语义感
受、语意色彩感受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从读中感悟,训练语感;品词
析句,增强感悟;积累语言,深化感悟,进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感;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单只是在语文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还在于语文素养
的提高.而提高现阶段语文教学的效率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语感开始。义务教育语
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
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
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①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强
调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②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表示: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
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当今语文教育的著名学者王尚文
先生明确提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语感素
质.③可见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
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
动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
言文字的一种能力。语感一方面涉及语言的直接的外在方面-—语音、字形;另
一方面也涉及语言所表示的抽象意义,是两者的有机统一,有理性积淀融解其中。
它包括语音感受、语义感受、语意色彩感受等。总之,语感能力,是人的语文能
力的重要标志,是语文素质的核心。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实施
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
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是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新课程目标指出:语言内
化要多读书,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那么在阅读教
学中,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呢?
一、读中感悟,训练语感
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各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
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读书对训练语感的有效性.
所以,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进行教学,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引导学生多读书,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复读、赛读、整体读、
部分读、引读、分角色朗读、读等多种形式,从读中得到感悟,训练语感。
(1)加强朗读训练,感悟语句的连贯性
切实加强朗读训练,特别要在读得正确。要求学生不但能读准生字词,合理
进行词语组合,读出句读,形成语流,把文字符号“复制”转换为现实言语。
要尽量克服一字一顿、一词一顿的“唱读现象,逐步做到“读得字字响亮,不可
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如《桂林山水》一文,文中有
许多优美的语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
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引导学生反复感情朗读,感悟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
(2)加强朗读训练,感悟课文内容梗概
以读为本,要注意语义疏通,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注意分配能力。要求学生读
书时能合理调动多感官参与,目视、口诵、耳闻、心惟、一边读、一边快速检索
贮存在记忆中的“心理词典”,联系上下文,对课文进行语义的疏通与整合,引
导学生敏锐地觉察课文的主要话题,发现中心句、中心段,从而从整体上感悟课
文的主要内容。如《夜莺的歌声》一文,篇幅较长,如果让学生概况文章的主要
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边读边用概况小标题的方法来概况主要内
容,那就容易多了.
(3)加强示范,把握语感的技法
语感是讲究技法的,学生是在一篇篇文章的研读中获得感知语言的技法。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