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xue第四章第7次选编.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掌握
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熟悉
1.中心静脉压
2.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3.微循环的组成(三条通路)
4.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掌握※※
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熟悉
1.中心静脉压
2.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3.微循环的组成(三条通路)
4.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重点掌握
1.压力感受性反射及意义
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3.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熟悉
1.血管升压素;(1)压力感受器
部位:颈A窦和主A弓血管外膜
下的神经末梢。
适宜刺激:血管壁的机械牵张 (2)传入神经及中枢联系
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
主动脉弓→迷走神经
传入冲动→孤束核→心血管
中枢联系。;① 感受器: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② 传入神经:窦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③ 中枢:心血管中枢
④ 传出神经:心交感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
心迷走神经
⑤ 效应器:心脏、血管;(3)反射效应;反射过程:;(4)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曲线 ;①典型的负反馈
②具有双向性调节能力
③对血压急剧变化敏感;2.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自学);3.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自学);(四)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型式(自学)
对于某种特定的刺激,不同部位的交感或副交感神经的反应方式和程度是不同的,即表现为一定整合型式的反应,使各器官之间的血流分配能适应机体当时功能活动的需要。;(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掌握)
(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血管紧张素原;2.血管紧张素家族主要成员的生物学作用; ④强烈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与释放醛固酮→Bp↑;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均属儿茶酚胺类。
循环血中的E 和 NE主要来自肾上腺髓质。
E约占80%;
NE约占20%。; 受体:
α:使血管平滑肌收缩
β1:心脏兴奋(正性肌力作用)
β2:血管平滑肌舒张
β3:脂肪分解;肾上腺素(E);(三)血管升压素(vasopressin,VP)熟悉;血浆中VP。 抗利尿效应;VP 升压效应。
VP在维持细胞外液量的恒定和动脉血压稳定中起重要作用。
;(四)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自学);(2)前列环素(prostacylin)
也称前列腺素I2(PGI2) 。血管内搏动性血流对内皮产生的切应力可使血管内皮释放PGI2 ,它可使血管舒张。;2、血管内皮生成的缩血管物质;(五)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自学);高分子激肽原;(六)心血管活性多肽(自学);三、自身调节(自学);四、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自学);(自学);※重点掌握
1.压力感受性反射及意义
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3.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熟悉
1.血管升压素;2012;2010;2010年考研西医综合入学考试试题X型题 ;2009;2008;2007年考研西医综合入学考试试题A型题 ;2000年考执业医师考试试题A型题 ;
7.下列关于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2002A.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动脉壁的机械牵张 B.传入神经是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 C.动脉血压升高时可通过反射使血压下降 D.对正常血压的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 E.切断传入神经后动脉血压明显升高;201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