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理论教学大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数:45 学 分:2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机械原理是工科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主干技术基础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拟订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它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与创新能力的作用。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知识,并结合生产实际来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制定设计方案、选择机构类型、对机构运动和受力进行分析和计算,使学生对机构设计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概念;训练学生收集和运用设计资料以及计算、制图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的能力。
三、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
1.分析和设计能力方面:
(1)对一般机械中的平面机构能绘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判断其运动确定性。
(2)具有对一般平面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和力分析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具有按已知几何条件和运动条件对几种主要平面机构进行运动学设计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并初步掌握机构系统的设计能力。
(4)具有按已知动力学条件分析和设计机械的基本知识。
2.基本技能训练方面:
(1)具有与本课程有关的解题、运算、制图和使用技术资料的基本技能。
(2)具有与本课程有关的计算机编程和操作能力。
(3)了解一些有关的最基本机械实验方法。
四、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实验(实训)学时 6 应开实验(实训)项目个数 3 序号 实验名称 实验要求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备注 1 机构运动简图测绘与分析 必做 2 验证性 2 机构演示实验 必做 2 综合性 3 齿轮参数的测定 必做 2 综合性 五、教学学时分配
章次 各章名称 总学时 学时分配 讲课 实验 实训 习题 1 绪论 2 2 2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6 6 3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6 4 2 4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6 6 5 机械中的摩擦及机械效率 6 6 6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6 4 2 7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8 8 8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5 3 2 总计 45 39 6 六、大纲内容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熟悉机械原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机械原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及基本概念机械原理的内容及其在培养人才中的地位、任务和作用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趋
九、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成绩考核:总成绩百分制包括平时成绩(课堂出勤、作业)、实验成绩、实训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评定方式:平时成绩百分制(课堂出勤、作业)占10%,实验、实训成绩百分制占30%,期末考试成绩百分制占60%。
十、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机械原理,王德伦、高媛,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 机械原理教程,申永胜,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 机械原理,孙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机械原理,张春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 机械原理,李树军,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
十一、推荐的教学网站和相关专业文献网站
[1] /JiXieYuanLi/index.htm
[2] /jxyl/main.htm
制 订: 机械工程教研室
执笔人:王彦林 2012 年 2月 8日
审核人: 牛瑞丽 2012 年2月8 日
第 3 页 共 4 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