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绩效目标衡量标准.PPT

发布:2018-11-22约7.9万字共44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总体结构 第1部分 绩效管理基本理论 第2部分 绩效管理流程 第3部分 绩效评价方法 第2部分 绩效管理流程 第3章 绩效管理基本流程 第4章 绩效管理流程之一:绩效计划 第5章 绩效管理流程之二:绩效实施 第6章 绩效管理流程之三:绩效评价 第7章 绩效管理流程之四:绩效反馈 第8章 绩效管理流程之五:绩效改进 第7章 绩效管理流程之四:绩效反馈 学习目标 1. 理解绩效反馈的含义、作用、目的和原则; 2. 掌握绩效反馈的技巧; 3. 明确绩效面谈的目的; 4. 了解绩效面谈的过程; 5. 掌握绩效面谈的准备事项、原则与技巧。 第7章 绩效管理流程之四:绩效反馈 关键概念 1. 绩效反馈; 2. 正面反馈; 3. 负面反馈; 4. 建设性反馈; 5. 绩效面谈; 6. 面谈技巧 第7章 绩效管理流程之四:绩效反馈 引导案例一 管理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的一名雕塑家,他雕塑了一名美丽的少女,爱不释手,对其倾注了全部心血,结果少女居然真的活了起来。心理学家根据这个故事提出了“皮格马利翁效应”,指的是有时候人们的期望会使奇迹发生。 教育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一个小学班级里进行了一次测验,然后把测验结果封存起来,只是告诉班主任其中某几个学生将来可能会有所作为。几年以后,果然那几个学生表现出众。再拿出当年的试卷,发现这几个同学与他人无异。原来罗森塔尔当初只是随机地点了这几个学生,真正让他们发生改变的是班主任对他们的关注和期望。 心理学家班图拉提出了“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也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有能力完成一项任务的信念。员工要完成一项工作,首先必须自己相信自己,而管理者的期望对员工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很大影响。如果管理者总是担心员工不能胜任,对其所犯错误横加指责,员工往往真的会将事情搞砸。而如果管理者能够对员工鼓励信任,对其所做称赞多一些、批评少一些,员工的表现也愈加会让管理者满意。这就是管理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第7章 绩效管理流程之四:绩效反馈 引导案例二 法约尔的实验 被人们称为“管理之父”的法国工业家亨利?法约尔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挑选了20名技术水平相似的工人,每10人一组,把他们分成了两组。然后,在相同条件下,让他们同时进行生产。每隔一个小时,他就回去检查一下工人们的生产情况。对第一组工人,法约尔只是记录下他们各自生产的产品产量,但是并不告诉工人他们的生产进展速度。对第二组工人,法约尔不但对生产的产品数量进行了登记,而且告诉每个人他们各自的工作速度。 每一次评价完,法约尔都根据评价的结果,在生产速度最快的两个工人的机器上各插一面小红旗;速度居中的四个人,每人插一面小绿旗;而最后的四个人,则插了一面黄旗。这样一来,每个工人对自己的生产速度到底如何,就一目了然了。实验的结果表明,第二组工人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第一组工人。 第7章 绩效管理流程之四:绩效反馈 引导案例三 A公司管理层的人员每年会接受一次小组评价。这个小组的组成人员有:被评价人的经理,经理的经理以及另外一个部门里比被评价人级别高的经理。评价小组的会议由一位人力资源部的人员主持。不邀请被评价人参加。会议讨论的结果被记录下来,有时便被用来作为评定绩效工资和决定培训发展计划的依据。 无论是在召开评价会议之前,还是评价会议结束之后,小组都不会同被评价人进行沟通。至于与被评价人沟通是否会与规章相违背,组织并没有对此作任何明确的表示。而有一点倒是十分明确:被评价人绝对不会知道评价小组的总结报告、自己的绩效等级和潜力等级。 第7章 绩效管理流程之四:绩效反馈 引导案例三 只有少数一些经理人会对即将进行的评价事宜进行商谈。有的经理人负责确定员工可能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反馈意见,确定员工对自己事业前景的看法和对培训的要求。有的经理人负责研究评价小组的总结报告,还有的经理人根据评价的结果为被评价者制定相应的培训发展计划。 由此而来的便是各种抱怨,说公司实施的是同一套评价制度,但执行评价的经理人却有各自不同的方式,评价是否具有真实公平性;被评价人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绩效完成的情况,不知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哪儿;员工弄不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员工只是一味地按要求工作,没有人征求他们的意见。 第7章 绩效管理流程之四:绩效反馈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把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员工是非常重要的。绩效反馈是绩效评价的延伸,不仅能为员工的努力指明方向,而且还可以激发员工的上进心和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能否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