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企业合并会.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计入合并成本的预计负债 * 要点4——递延所得税的处理 (1)按照会计准则确认的合并商誉,免税合并情况下其计税基础为0,由此产生了合并商誉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该暂时性差异的未来纳税影响不应予以确认,即不确认与该商誉的暂时性差异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2)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将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按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但其计税基础却等于原计税基础,由此导致的暂时性差异的纳税影响要予以确认,并调整合并商誉。 免税合并情况下 * 要点5——合并费用的处理 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相同 * * 第六章 企业合并会计 * 既是独立的法人主体也是独立的报告主体 一、企业合并的含义 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 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经济意义上:一个整体 法律意义上:可能是一个法人主体,也可能是多个法人主体 交易:公允价值 重组事项:账面价值 第一节 企业合并概述 * (一)按合并双方合并前、后最终控制方是否发生变化进行分类 企业合并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二、企业合并的类型 * 1.两类合并的概念比较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 A(母公司) (子公司) (子公司) + C B C+B A控制B、C在12个月以上 【例1-1】 同一控制 非暂时性 B、C同为A 的子公司 B、C合并,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A(母公司) (子公司) (子公司) D C C+D A、B分别控制C、D B(母公司) 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 属于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 【例1-2】 C、D合并,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 同一方 相同的多方 控制 控制并非暂时性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被合并方和合并日 非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被购买方和购买日 关键词 * 2.两类合并的实质比较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实质是一种事项 ——采用账面价值计量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实质是一种交易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 3.两类合并的合并对价的形式比较 付出现金或非现金资产 发生或承担负债 发行权益性证券 两类合并,合并方(或购买方)的合并对价都有可能是: * 不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的企业合并 新设合并 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的企业合并 控股合并 合并方取得股权 4.两类合并的法律结果比较 合并后主体仍为多个法律主体 合并后主体为一个法律主体 合并方取得净资产 企业合并的第二种分类方法 吸收合并 表现形式 表现形式 * (二)按合并后主体的法律形式不同进行分类 吸收合并 新设合并 控股合并 企业合并 法律意义上的企业合并 * 吸收合并、新设合并、控股合并比较 + + = = + = + 1 2 3 吸 收 合 并 新 设 合 并 控股合并 母公司 子公司 *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结果1: 吸收合并、新设合并 结果2: 控股合并 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合并形成的 其他方式取得的 投资后的处理: 成本法、权益法 合并时的处理: 购买法、权益结合法 共同控制、 重大影响、 非控、非共控、非重大影响 企业合并与长期股权投资的关系 会计方法 控 制 * (三)按涉及行业的不同进行分类 横向合并 纵向合并 混合合并 企业合并 * 三、企业合并会计的主要内容 企业合并会计的主要内容 对企业合并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 下面主要介绍企业合并的确认、计量方法…… 合并日(或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 吸收合并、新设合并 控股合并 借:有关资产账户 [取得的净资产] 贷:有关负债账户 借:长期股权投资 [取得股权] 银行存款 库存商品等 应付债券 [支付的合并对价] 股本 银行存款等 [支付的合并费用] 贷: 银行存款 库存商品等 [支付的合并对价] 应付债券 股本 银行存款等 [支付的合并费用] 对企业合并的确认与计量——合并方账务处理基本框架 * 确认与计量企业合并的账务处理中的关键问题 合并方合并日 购买方购买日 如何确认与计量取得的净资产或股权 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