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敏感性影响因素分析.pdf
2024年12月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Dec.2024
第41卷第6期JournalofSouthwest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Vol.41No.6
伦理敏感性影响因素分析
刘云杰孔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26)
【摘要】伦理敏感性是伦理行为的逻辑起点和初始成分。通过对303名理工科大学生的伦理敏感性进行调查,发
现:(1)我国理工科大学生的伦理敏感性水平较低,略低于国外理工科专业的学生;(2)伦理敏感性较弱,缺乏
强烈的伦理动机;(3)高年级学生的伦理敏感性水平低于低年级学生,且伦理敏感性在性别、专业类别、院校类
型、年级和学历上没有显著差异;(4)科技伦理教育显著影响伦理敏感性水平。建议从借鉴国外完整系统的科技
伦理教育经验、针对高年级的学生进行灵活开放的科技伦理教育、运用多种形式扩大科技伦理教育范围等方面进
一步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伦理敏感性水平。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伦理敏感性;科技伦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N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860(2024)06-0095-08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是个体对其可能要做或正在做的事情将会直接或
福祉,但科技介入社会的方方面面也使科学技术本间接地对他人的幸福造成影响的觉察能力[4]。郑信
身所引发的伦理问题不断凸显。1983年,雷斯特军认为,伦理敏感性是对情境的领悟和解释能力,
(JamesRest)提出了伦理敏感性(ethicalsensitiv-这种能力能够促使个体觉察到情境中的伦理要素
ity)的概念,国内学者郑信军认为它是伦理行为的并意识到自身的行为可能会给他人带来的影响[5]。
逻辑起点和初始成分[1]。目前,国内学术界多是围伦理敏感性作为四要素中的逻辑起点,是现实生活中
绕教师教学、医疗护理或者商业活动等领域对相关人采取伦理行为的第一步。如果不能意识到情境中的伦
员的伦理敏感性进行研究,而关于伦理敏感性与科技理含义,就不可能解决任何伦理问题,其重要性不言
领域相关人员的研究极为匮乏。2022年3月20日,而喻。对理工科大学生(即理工科专业的本科生和硕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