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届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pdf

发布:2025-04-05约9.75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在美丽富饶的赣东北大地,矗立着一座人类早期文明的丰碑-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先后发掘出大量陶

器、石器、骨器、蚌器、烧火堆、人头骨、股骨、大量动物骨骼、灰坑等,还发现了栽培稻植硅体。

由此可知,该遗址

A.已具有早期国家的特征B.仍然属于仰韶文化文明

C.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明D.可确定出现原始畜牧业

2.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北宋与南宋交替之际.北人纷纷南迁,这两次人口迁移的共同影响是

A.改变中国经济文化格局B.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平衡

C.孕育了华夏文明新高峰D.激化矛盾加深文化隔阂

3.对于两税三分法、唐元稹曾有言:“自国家置两税以来,天下之财,限为三品、一日上供,二曰留使.

三日留州,皆量出为入,定额以给资。”且采用“以支定收”的原则.严格核定州、使两级的分配额。

由此可见,两税法

A.削弱了藩镇割据的物质基础

B.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势头

C.增加了中央政府的税收名目

D.保障了封建经济的良性运转

4.明代自成化、弘治以后、以南京、苏州及江南地区为主要发源地,思想家、文学家、在野“清流”派官

员、以及小说、戏曲、歌谣等形形色色的文学作品,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策动者和表现形式,这

推动了明朝中后期

A.文化观念的交融B.主流思想的异变

C.社会思潮的多元D.世俗文化的兴起

5.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的不少士大夫认为“义庄可以画一之规,以剂则之”,创设苏州陈氏义庄的陈仁

锡,设“向善、力学、守节”三规,“不孝不悌父兄自首者虽贫不给:侵损墓木得罪祖宗者虽贫不给:

失身下贱眙玷族属者虽贫不给:倘若有冒取外姓为己于或在外不简生子者不给”由此可见,陈氏义庄

A.重视对族人的道德教化B.强调族人的社会义务

C.注重家礼的仪式化建设D.兼具报国宜家的功能

6.1865年,在安庆内军械所.徐寿和华蘅芳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蒸汽机轮船“黄鹄号”.轮船所用材料

除了“用于主轴、锅炉及汽缸配件之铁”购自外洋.其他一切器材,包括“雌雄螺旋、螺丝钉、活塞、

气压计”等,均由徐氏父于之亲自监制,并无外洋模型及外人之助:由此可知.“黄鹄号”的发明

A.促进中国近代航运业迅速发展

B.打破西方列强高新技术的垄断

C.体现时人积极进取的爱国精神

D.开启中国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

7.甲午战争前,郑观应提出,君民共主之国“育才于书院,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

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国遗其体效其用,所以事多扦格,难臻富强”。这一主张

A.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束缚

B.深受美国民主制度影响

C.反映出革命思潮成为主流

D.唤醒了国人的救亡意识

8.国民大革命时期,全国掀起了工农运动的高潮,仅在湖南,1926年下半年就有二十多万人参加罢工斗争。

几乎同时,湖南、湖北、江西、河南、陕西、四川等许多省份都掀起农运浪潮。这说明

A.国民大革命摧毁封建统治的根基

B.北伐战争期间革命中心逐渐转移

C.国民政府尤为重视工农群众革命

D.中共发动工农运动配合北伐战争

9.1935年12月,上海文化界马相伯、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陶行知等283人联合发表《上海文化界

救国运动宣言》指出:“尽量的组织民众,一心一德的拿铁和血与敌人作殊死战。”全国各界救国联

合会在1936年5月通过了《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等文件,并申明此会是“一个全国统一的联合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