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形成机理与防治.pptx

发布:2017-05-23约1.27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土壤次生盐碱化 --形成机理与防治 什么是次生盐渍化? 次生盐渍化:是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壤,因灌溉不合理,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可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或土壤中逐渐积累的过程。主要发生我国的华北平原、松辽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 由于垦荒初期不重视或没有足够的排水将土壤中历史时期积累的盐分排出,使地下水位升高,低矿化度的灌溉水快速溶解土壤中盐分,并随着潜水蒸发,将盐分积累于地表或作物根系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次生盐碱化。 “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只听耧声响,不见粮归仓” “斥卤荒滩千百年,人们代代淋硝盐,雨水对和撒点籽,没有雨水就荒田” 形成条件 气候干旱,排水不畅和地下水位过高,是引起土壤积盐的重要原因,一般是地下水埋深(埋藏深度)比地下水临界深度浅,则将发生盐化。 地下水矿化度高,其积盐过程与土壤盐碱化相同。 预防措施 预防土壤次生盐碱化: 关键在于保持排水通畅,控制地下水位,故应健全灌排系统,采取合理灌溉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止地下水位抬升和土壤返盐: 1.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使地下水深度保持在临界深度以下。前苏联科学院v.AKovda等专家认为, 可能会引起土壤盐渍化的矿化地下水的深度平均为3-5m。 预防措施 2.建立现代化排水系统: ①水平排水,主要以明沟、暗管的形式进行,既 能降低地下水位,又可以排出土壤中的盐份; ②垂直(竖井)排水,竖井排水价格低、不占地、 水量大、水质好、控制调节性地下水位灵活、 维修工作少,同时又可以和灌溉相结合,竖直 设井以梅花型布井效果为最好。 预防措施 3.种植耐盐碱的树种 特别是能固氮的耐盐树种和草木(绿肥)植物,既 可以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防止土壤表面积盐, 又可以降低地下水位和盐份,改良土壤的物理性 状,增加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降低土壤pH值, 从而彻底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 治理措施 土壤次生盐碱化改良措施 生物措施 水利措施 水利措施 灌排配套:建设完整的灌溉、排水工程,合理灌溉 蓄淡压盐:在盐土周围筑存降水 , 促使土壤脱盐 灌水洗盐:降水条件较好的地区, 在地里灌水 洗盐, 可加快土壤脱盐速度 地下排盐:建设地下暗管进行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排排盐 农业措施 改碱绿化技术。 利用双隔离层、隔盐袋等改土绿化技术,提高树木成活率。 适地适树,适地适花。 适地适草,是盐碱地园艺的关键技术;筛选出适合栽培的植物,丰富盐碱地园林的植物材料。 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 化学措施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在盐渍土上,特别在碱土上施化学改良剂,如:石膏、硫酸、矿渣(磷石膏),因土地类型不同,施入量也不同,施用时间长短取决于当地的经验和资金的状况。施用改良剂后需用大量水冲洗,在水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应用困难,而且成本高。但是见效快 生物措施 生物改良:种植水稻、种植耐盐植物田菁等,使用微生物菌肥等。 种植水稻 :匈牙利、罗马尼亚、前苏联、泰国、中国都在大面积盐土上种水稻,取得良好的改土增产效果。 谢谢观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