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社会互动(第二三节.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社会互动 A、情景定义是双向的 B、情境定义是一种可以自我证明的预言。 3. 广度 广度反映社会互动的范围,表明互动双方交往领域的大小 。 4.频度 频度反映一定时间内发生社会互动的多寡。 5.强度 强度反映在情感投入的社会互动的强弱,表明互动双方交往时情感的强烈程度。 大学生几个人住一间寝室最合适? ——从人际关系的角度分析 2人:既是友好的体现,又是紧张之源; 3人:如果其中两个人意见一致,第三个 人可能心理失衡; 5人:奇数成员使平衡成为可能;如果分裂成了三人多数派和两人少数派, 也没有人会感到被抛弃;群体的大小可以使成员从一个角色转换到另一个角色。 (二)人际互动与群际互动(互动主体的类型) 人际互动:作为行动者的个人之见有意识、有目的的相互作用过程。 群际互动: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一般较为正式 不合作的故事 一个人觉得他现在自己的左手都不相信右手,“左手帮右手挠痒痒,右手想,挠得那么舒服,不知用心何在。右手帮左手擦肥皂,左手想,搓得那么起劲,然后要干甚么?两只手端一碗热汤,左手想,我得自己端住,别指望右手;右手也同样这么寻思。结果,害得他多花了一倍的劲。 案例:智猪博弈 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 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 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改变方案一:减量方案 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 结果? 改变方案二:增量方案 投食为原来一倍的分量。 结果又是怎样呢? 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方案 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但同时将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 结果呢? 启示: 1、竞争是针对目标物而言的,参与竞争者关心的是目标物的获得。 2、影响竞争行为、过程和结果的重要因素是竞争规则。 五、网络时代的社会互动 1.网络时代的主要互动媒介 BBS 网络聊天工具:QQ、飞信等 博客与微博 微信 陌陌 2.网络互动的特点及其影响 网络互动的超时空性 网络互动的匿名性和符号性 网络互动的自由、自治性 讨论:网络化给人们的社会互动和交流带来了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过程与理论 一、社会互动的过程 1.贝叶斯的互动过程: 2.芝加哥学派的四阶段说 社会互动的一般过程 1、接近与接触阶段 2、理解与了解阶段 3、调整与反应阶段 例如:《非诚勿扰》 二、社会互动的主要理论视角 (一)符号互动论 代表人物:库利、米德、托马斯 芝加哥学派——布鲁默 衣阿华学派——库恩 符号互动论是一种通过分析在日常环境中的人们的互动来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理论派别,它主要研究的是人们相互作用发生的方式、机制和规律。 人们通过解释代表行动者行动意义的符号所包含的意义而做出反应,从而实现他们之间的互动。 关于符号 所谓符号,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是传播信息的一种意愿标志。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通过“符号沟通”进行社会互动和角色扮演。 符号互动分为语言互动与非语言互动。 非言语互动分为三大类: 动态无声的互动(手势;运动体态;触摸;眼神;面部表情) 静态无声的互动(静止体态;个人空间) 辅助语言 开门还是关门 德国人觉得房门保持了房间的完整,并且提供了人与人之间的一条必要界线。例如,在德国人的办公室里,门一般是坚固的,并且总是关着。但是,在美国,关着门可能意味着屋里人不愿交际,甚至是一种搞阴谋的迹象(施瓦茨,1967;霍尔,1966)。 与此同时,美国人和德国人都倾向于把总经理的办公室安排在大楼的某个角落,而法国人则把正中央的办公室看作是最受尊敬的。在法国,办公室和城镇通常都是围绕着某一中心向四周辐射,那些最重要的人以及最重要的地点和机构,都处在中心位置。 一声“咳嗽”的符号意义: 这里有人! 小心! 你该停止了。 我知道了。 我身体不好或有病。 可笑! (3)布鲁默:符号互动论的三个基本原理 郝伯特·布鲁默:提出了“符号互动论”概念,总结了符号互动论的三个基本原理。 第一,人们是根据他们赋予客观事物的意义来决定对他所采取的行动的。 第二,人们所赋予的事物的意义是社会互动的结果,而不是事物本身。 第三,人们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通过内部解释去运用和修改这些意义。 (5)当代符号互动论发展 芝加哥学派——以布鲁姆(L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