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病害循环教程方案.ppt

发布:2017-01-06约1.22千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病害循环 一、定义 指病害从上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认识病害循环的意义在于防治病害 病害循环同生活史循环 有联系:病害发生的过程是病原物完成生活史,延续种群的过程 有区别: 病原物可能只在寄主上完成生活史的某一阶段 二、内容 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病原物的传播 2.1 初次侵染 在新一代植株开始生长后引起的最初侵染 初次侵染对病害流行的意义 因病害而异 单循环病害 多循环病害 只有初侵染的病害 小麦粒线虫 桃缩叶病 2.2 再次侵染 初次侵染后产生的繁殖体引起的侵染 对病害流行的意义 重要 再侵染重要的植物病害 多数为植物地上部分病害 葡萄霜霉病 水稻白叶枯病 2.3越冬和越夏 在寄主植物收获或休眠后,病原物的存活方式和场所 菌丝、菌核、厚垣孢子、种子、胞囊、卵、病毒粒体 2.3.1 场所 田间病株 种苗 土壤 病残体 肥料 2.4 传播 气流传播 雨水传播 介体传播 土壤和肥料传播 人为因素传播 * * 感染花瓣, 产生侵染菌丝 侵染叶,茎杆 和其它组织 杀死植株 菌核形成 菌核在土壤中 休眠 菌核萌发 子囊盘和子囊孢子 C A B A,初侵染;B,再侵染;C,越夏和越冬 初侵染感染花瓣 接触侵染 杀死植株 形成菌核 菌核在土壤中休眠 子囊盘 子囊孢子 C A B A: 初侵染; B: 接触侵染; C:休眠(越夏越冬) 油菜菌核病病害循环 只要防治初侵染 受到初侵染而发病的植株上产生病原物,在同一生长季节中经传播引起寄主再次发病 有些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只有初侵染无再侵染(如小麦黑穗病、苹果轮纹病、梨锈病等),有的可以发生多次再侵染(大多数田间病害)。 初侵染与再侵染 方式: 寄生:于田间病株、杂草、自生苗或转主寄主上。 腐生:于病残体、土壤、粪肥等 休眠:以菌核、菌索及各类型的孢子休眠于 土壤、病残体、粪肥中。 种子和其他繁殖材料 种子块根、块茎、鳞茎和苗木等 菟丝子混杂于种子中 辣椒炭疽病菌的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 茄褐纹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种皮或分生孢子器附着在种子表面 马铃薯晚疫病菌潜伏在块茎中 苹果锈病、葡萄黑痘病、根癌病等病菌在苗木中 田间病株 苹果树腐烂病菌在枝干病斑部越冬 桃缩叶病菌潜伏在芽鳞内 十字花科病毒病可在栽培或野生的寄主上越夏 对许多蔬菜病害来说,保护地病株是越冬场所。 病株残体 包括秸秆、残枝、败叶、落花、落果和死根等。 多数病原真菌和细菌都可以在病残体存活,或以腐生方式生活一定时间,病毒可以随病残体休眠,病残体分解腐烂,病原物也死亡。 土壤和粪肥 土壤是许多病原物越冬和越夏的重要场所,以休眠体或腐生的方式存在,如卵孢子、厚垣孢子、菌核、黑粉菌的冬孢子、线虫的包囊等。土壤干燥则存活时间长。 沤肥要充分腐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