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1绪论1章--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演绎推理案例 大前提: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一国的政策方向出现由剥夺农业向扶持农业的转变; 小前提:近2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出现明显提高; 结论:中国的政策方向会(应)出现由剥夺农业向扶持农业的转变。 * 演绎法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一) 科学阐述具有共同的逻辑结构:它们至少包含一条普遍定律和一项关于初始条件的说明,两者一同构成用演绎逻辑规则推演出被解释对象行为的前提。 行为规则(理论假说)+前提条件=逻辑推论 行为规则不可以观察,行为后果则可以观察,因而可以根据结果来检验假说是否成立。 在三段论结构中,大前提并不一定要由对实际个例的归纳得出,它可以是假设,也可以是经验感觉。 * 演绎法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二) 例1:消费者行为 大前提:价格下降后消费者的需求会增加。 小前提:价格下降了: 结论:消费者会购买更多的商品。 需要的条件:正常商品、完善信息、其它因素不变 例2:布朗对中国粮食市场发展前景的分析 大前提:日本、韩国、台湾等新兴经济在工业化过程中都出现了工业与农业竞争资源,从而造成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下降的局面; 小前提:中国与这些新兴经济具有相同的性质,采取了相同的发展模式; 结论:中国也将出现粮食生产下降的局面。 * 分析的逻辑正确性与现实正确性 实际观察到的情况与理论推断一致 该理论成立(肯定后件错误) 该理论未被否定 实际观察到的情况与理论推断相反 适用范围不当(假定不符合实际,例如收入增长) 小前提错误(观察误差) 大前提错误(理论不符合现实) * 理论推断与实际矛盾的案例-1 农民“卖落不卖涨” 依据厂商理论,当产品价格上升时,市场供给数量会增加; 在我国实践中则可以观察到,农民在粮食下降时抢着出售,而在价格上涨时表现出惜售倾向。 问题:中国粮食供给曲线的斜率为负值? * 理论推断与实际矛盾的案例-2 对待问题的方式: 就中国农村情况而言,厂商理论是错误的; 经验观察有误,厂商理论仍适用于中国农村情况; 用厂商理论解释中国农村情况量需要使假定前提符合实际: 先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技术进步,自然灾害,投入价格变化… 考虑问题的时间跨度:几个月、一年或几年 然后考虑修正对行为模式的解释:引入预期因素后,对农民行为仍然可以用厂商理论解释,即符合利润最大化规则。 含义:选择不同的思路时,需要调查的内容和方法相应改变,因而体现出研究人员自身的某种认识或偏见,并影响到所产生的结果。 讨论 严格执行自有住房销售收入所得税(20%)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经济研究的过程 * 个例观察 归纳概括 理论假说 演绎推断 检验 未证伪 证伪 纠错 修正 创新 对策 现实 计量经济学模型=假说演绎法? 模型设定=形成理论假说 提出假定=设定推理的前提条件 取得数据=获得经验事实个案 估计模型=获得对经验事实的统计反映 检验模型=检验假说 模型预测=提出政策含义 * 知识增长理论 对理论、范式、研究纲领或传统的评价是相对的,这种评价应该在对比的框架中进行,只有当存在真正的替代物并可以进行比较时,才能对不同理论进行评价。 进行比较性评价要求人们使用对方的术语,并愿意接受来自各方的批评。 * 不同理论的比较 对两种理论(A和B)进行比较可能有以下情况: A在所有各方面均正确,B在所有各方面均错误。因而否定B。 A在某些方面正确,但在其它方面错误;B的情况亦相同。可能的解释有: 理论随实际情况而异(实用主义); 两种理论均是错误的; 两种理论均含有正确成分,可以在此基础上发展统一的理论。 * 对理论的检验 检验一种理论可以: 考察其所做的预测是否与实际一致; 考察其做预测时依赖的基本假定是否符合实际。 需要注意: 准确预测不是对一项理论是否有效的重要检验手段,如果以此作为唯一的手段,则不可能区分理论真伪;(日落日出) 检验假定往往更直接明了。有关假定的直接证据并不一定比检验预测的资料更难于取得,或者说,由直接检验假定得出的结论并不一定比由检验预测结果得出的结论更含糊; 检验假定可能产生重要的洞察力,帮助我们理解和说明对预测检验的结果; 如果对显然以与事实相反的假定条件为基础的理论进行预测检验,那么首先要对理论进行严格的审查。 * 对理论的检验 通过说明某可观察现象与理论推断相一致,从而证实该理论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即使是荒谬的理论,也很容易通过特殊的观察事实而证实(买彩票肯定中大奖)。 只有当详细说明证伪一项科学理论需要的所有观察条件时,才能够对该理论进行真实性检验。(证实 or 证伪?) 如果某理论的预测是有条件,但是在观测时又不可能实现所有必需的条件,那么无论观察到的结果如何,都不可能否认该理论。 如果某理论能够反复地经受人们对其进行的证伪检验,同时还能够成功地预测到竞争理论未能预测的事实,那么该理论可以被看作是得到高度证实的理
显示全部